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交友受挫后变的疑虑重重

(2012-10-30 07:27:18)
标签:

校园

对待

知心朋友

人际交往

分类: 人际交往指导

杨老师:

您好!百忙之中不好意思打扰您一下。我是大二的一名学生,我现在很怀疑自己 的心理,感觉自己的心理有点异常。 

原因是我交的两个朋友,我掏心掏肺的对她们两个,到最后出现了点误会后,她们却回头整我,最主要的是他们还在网上骂我,说交友要慎重,说我城府深之类的话,我看到后伤心透顶,心理落差非常大,我知道她们两个是很虚伪的人,然后觉得他们两个在欺骗自己。我以前非常相信周围的同学,觉得我和周围的同学离得很近,现在不是。现在觉得周围的同学都不可信,认为人家都虚伪,心里很伤心。回家了,连爸妈对我的好都不屑,心里想,谁知道这好是真好还是假好。不过现在好多了,现在还有愿意相信周围的同学。不过也是一会一会的,有时相信,有时不相信。有时觉得人家离我很近,有时又觉得人家离我很远。还有就是,我原本是个很实实在在的人,现在还会虚伪,但这种虚伪,是我自己不能控制的,前两分钟还在真心实意的和人家说话,后两分钟就在虚心假意的和人家说话。以前学习都很有兴趣,脚踏实地的学,现在是真老老实实的学习着,一会就开始不想学,想偷懒,我觉得学习如果说不脚踏实地的话,那么就不会出成绩,虽这么想,但心理上不愿学习。我觉得这不是真实的我,然后学着慢慢找回原来的我,但是每当我找回原来的我的时候,找到那个原本实实在在的我的时候,我就不愿意帮别人,不愿意为人家付出,其实从我内心来讲我还是愿意帮助人家,为人家做好事的,但我怕受到伤害,怕人家伤我的心,每当人家借我的东西,我把东西给人家的时候,我的心在颤抖,反正还是怕受伤。我觉得世上有真善美,但有时却在怀疑,但我还是愿意相信真善美的。以前看见同学都是很热情的和人家打招呼,现在却失去了以前的热情,想理人家理人家,不想理不理,以前很爱交朋友,很在乎朋友,现在是交朋友失去了以前的热情,也不在乎朋友了,对朋友很无所谓。

我觉得自己的心理不大正常,但又不知道如何调整,而且我上高二时还得了强迫性思维,到现在还没好,不过也差不多了,我有时在想若自己的这种心理扭转不过来的话,都感觉自己没法活了,觉得自己活着都是在整天研究自己的心理,我内心很着急,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希望老师能尽快回信给予指导。在这里先谢谢老师!

这位同学:

您好!一般来讲,学生阶段的朋友是以思想、志向、爱好的相投而结为朋友的,这种朋友绝大多数是短期朋友,当然也就不是专一的无话不谈的朋友,而是广泛的所保留的朋友。既然是这个样子,那么我们交友就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也就是说要结交多种类型的朋友,以满足各方面之所需。比如:能直陈自己的过错失误,开展批评的诤友;能给自己指点迷津,使自己少走弯路的导师;能够在学习上互助、情感上互慰、个性上互补的异性朋友;能相助于危机、困难之时的患难之友;能与自己一同从事感兴趣的文娱体育活动的娱乐型朋友等。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你说“我交的两个朋友,我掏心掏肺的对她们两个,到最后出现了点误会后,她们却回头整我,最主要的是他们还在网上骂我,说交友要慎重,说我城府深之类的话”,这个问题的出现,我觉得很可能是在你们之间的误会出现之后,一方面是你没有及时的向对方敞开心扉说明,我们知道,“智者”的“智”是一个“知”和一个“曰”所组成的,“知”是知道,不仅要自己知道,而且还要让对方知道;要让对方知道就需要“曰”,也就是说出,说白了就是误会出现之后更应该积极与对方接触,敞开心扉与对方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消除彼此的误会,使你们之间的关系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你们在误会发生后双方都“以我为尺度”相会揣摩和猜忌对方,然后以自己主观的感受来评价对方,结果使误会更加加深或扩大,自然就会出现她们在网上骂你,说你城府很深等等,而你说“她们两个是很虚伪的人”,这样你们之间不仅误会会更加加深和扩大,而且相互之间的诋毁也会更加加剧。所以针对你的情况我所要说的是:不要因为相互之间有些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通,而应主动与对方交流沟通,积极参与他们之间的讨论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对方,同时也让对方更好的了解他们自己以及你,进而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使你们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起来。

你说“我以前非常相信周围的同学,觉得我和周围的同学离得很近,现在不是。现在觉得周围的同学都不可信,认为人家都虚伪,心里很伤心。回家了,连爸妈对我的好都不屑,心里想,谁知道这好是真好还是假好” 我们知道,朋友是以思想、志向、爱好的相投而结成,也是在对思想、志向、爱好的相互学习、相互探究、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和提升的,同时朋友之间是有自我的自由以及独立为人处事的空间的,如果缺乏了这样的空间,一方面朋友就会变成“用友”(无思想,无主见、被动),那么这样的朋友就会因为丧失自我或缺乏相互之间的探究而而制造种种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所以自己掏出全部的心窝子,并且彼此之间并没有秘密,显而易见是要不得的!所以我说在人际交往中是需要适度设防的。适度的设防心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帮您分辨真伪、优劣以及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等等,所以我们提倡在社交过程中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过度的设防心理又会在社交过程中产生负面作用,它会使周围人对您产生心理距离而敬而远之,从而阻碍正常的人际交流。所以在交往中一点不设防是很难适应社会的,但是,我们还应坚信毕竟好人在社会上占据绝大多数,只要我们以信任、尊重和爱的态度和行为去对待他人,相信他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我们。

最后针对你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结交朋友有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熟悉的过程,特别是结交知心朋友需要更长的时间,你很可能是忘记了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熟悉,顺其自然发展这样一个过程。只有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彼此发现思想、志向、爱好的相投而走到一起,这样才建立起来牢不可破的友谊。所以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相互认识→相互了解→一般朋友→知心朋友”这样一个程序。

第二,许多人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往往喜欢与别人争辩一些事情,不过我要说的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有不少事情是正确或错误千丝万缕交错在一起的;对于人的个体来讲也是一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同时也必然要和他们打交道,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不可能什么都按自己的意愿来做,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和适应他人,更多的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将心比心,对别人多一点宽容。

第三,人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千差万别,对事物的认识和观察也各不相同,当然处理起事情来也就各有千秋。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以积极的心态乐观地接受他人心理和行为表现,对朋友应该心存理解、体谅、宽容和豁达。我们常说“凡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人,就一定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现实生活中,如果处处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去尊重别人;再接物待人上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缺乏敬畏和谦和之心,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在处理问题上意气用事,我行我素,主观武断。那么我只能遗憾的说,像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对此建议你,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别人的眼睛来看,用别人的耳朵来听,用别人的心来体会他的世界,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并试着去了解对方的感受﹑感觉或情绪以及行为表现,如此才能有效地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

第四,在人际关系中,适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即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我们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相互间用冷漠和敌意对待对方,只会进一步把对方“推”到自己的对立地位之上,而如果尝试以德报怨,以温和与友好来对待对方的“排斥”, “排斥”你的人就会逐渐感受到你的善意,坚冰就会逐渐融化,你们之间也就更容易建立一种遇到问题“对事不对人”的健康人际关系。

第五,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情绪和情感,相信大多数人是以信任和诚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不要把自己置于不信任和不真诚的假定环境中,那样,对别人就总怀有某种戒备心理,自己偶有闪失,或者并无闪失,也生怕别人看破似的,这样自己就会惶惶然,更加重惧怕心理。

第六,俗话说“水至清泽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说在生活中既不能对别人要求过高,也不能以自己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来计算效果。否则就会把自己孤立起来而结交不到朋友。

第七,多吸收别人的优点,对他人的缺点,应多加理解和包容。平时对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纠纷,不要太耿耿于怀,该忘的忘,该原谅的原谅,该和解的和解,不要太放在心上。所谓“大事聪明,小事糊涂”,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主要的事情上。

第八,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就是说知心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必刻意寻找知心朋友,也不必一下子把心都彻底掏给别人,要充分认识到人都不是完美的,厚德载物,雅量容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际关系也必将逐步改善。

最后请你记住:你想要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

不论你为自己选择什么,都要给予别人。

如果你选择快乐,那让别人也快乐。

如果你选择丰饶,那让别人也丰饶。

如果你选择生活中有更多的爱,那让别人生活中也有更多的爱。

要真心真意的这样做——不是因为你寻求个人的获得,而是因为你真的要别人获得——于是你所给出去的一切,都会来到你身上。

以上仅是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你的朋友杨永龙希望借鉴参考以及提出批评意见。

杨老师:

您好!你给我在信中所说的那些东西我都懂,像对待人要真诚,要帮助理解朋友,要体谅朋友,为别人着想,这些我都做到了,而且我总是处处为别人着想,很少为自己想,像有些吃的东西我自己不吃让别人吃,自己要用的东西不用要人家用,每当人家犯错时我都不计较,都去原谅人家,处处让着人家,但我发现我让着人家,人家不让我,我理解人家人家不理解我,我站在人家的角度考虑人家不为我考虑,或很少为我考虑,我让人家,人家不认为我是让他的,人家认为我是好说话,软弱可欺,因为我本身就不是多爱说话,有时,我都知道人家是恶意的,我不说人家是恶意的我故意把人家说成是好意的,可人家老是把我的好意当成恶意。当然我所说的这些都只是说说我的那两个宿舍人。当初我之所以因为他俩说我城府深,交友要慎重而伤心,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的那一份感情白白付出了,所以我心理落差很大,感觉伤透了心,其实我对待朋友并没有要求要人家回报我什么,我早都知道这两个人对人不实在,但我还是实实在在对待他俩。其实我对待其他任何人都很实在的,以前我觉得我都很信任周围的同学,觉得同学里我都很近,但自从这件事后,我觉得周围的人都虚伪,人家对我的好我都怀疑到底是真还是假,其实我的第一反应是相信人家的,然后是怀疑。其实我知道我不应该以偏概全,但我心理上扭转不过来。还有就是我们宿舍另一个和我很要好的人,自从这件事后,她特别相信我,她给我说我和她的过去很像很像,可以说是一个模板里刻出来的,她说他当初就是这样子对朋友的后来她的那个朋友很没良心,伤了她的心,然后他开始仇恨所有的人,愤世嫉俗,整天觉得活着没意思了什么的,后来思想转变不过来整天抑郁,他就是只能看一面的东西不能看另一面的东西,我听听真的很害怕,担心自己抑郁,我不知道该如何调整我现在得心态。有时感觉自己也老是爱想消极的负面的东西。什么欺骗了,虚伪啦的东西都在我脑子里冒。我希望老师能够再次给予我指导。

这位同学:

您好!我们知道,汉字之中朋友的“朋”,是由两个“月”字所组成的。这两个“月”字一方面是平起平坐,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另一方面这两个字一摸一样,意味着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真诚。如果失去了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真诚,那么就不是莫逆之交的朋友。从你们的情况来看,“我发现我让着人家,人家不让我,我理解人家人家不理解我,我站在人家的角度考虑人家不为我考虑,或很少为我考虑,我让人家,人家不认为我是让他的,人家认为我是好说话,软弱可欺,因为我本身就不是多爱说话,有时,我都知道人家是恶意的,我不说人家是恶意的我故意把人家说成是好意的,可人家老是把我的好意当成恶意”,这只说明你没有搞清楚朋友的分类,以及相应的对待方式。朋友有远近,有亲疏之分,有酒肉朋友;有莫逆之交;有陪着你哭,陪着你笑的朋友;有看到你哭,他内心在笑的朋友;有左手握手,右手握刀的朋友等等,这些都是朋友,但不是我们内心渴望的朋友。所以在交友之上我们要把握朋友对待我们的态度,自然我们也要以相应的方式去回馈朋友。当你把握住了这一点,那么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杨老师:

您好!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谢谢您的指导,我回去学着做的,也祝老师天天都开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