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总觉得学不进去怎么办
(2012-10-17 06:36:02)
标签:
学习计划职业目标志同道合职业定位大学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杨老师:
您好!非常高兴认识您。我是无意间再看一些关于心理问题的时候,看到您为很多朋友解决的一些问题,觉得您讲的非常好。
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刚上大一学习的心情不知道怎么回事学不进去,总觉得无聊,我也说不清,还有我是一个爱幻想可实际行动却很少的人。
我也知道自己这个缺点,很想改。比如快考试了,我给自己定了一些学习计划,打算怎样怎样好好学,可是总是坚持几天,口头上说的好,可实际行动就是跟不上,高中那时我就知道自己这样不好,可还是管不住自己,是不是我的自制力很差?我还经常因为这个沮丧,觉得自己怎么会这样,总坚持不下来,我觉得自我己很失败。很想改。
请您分析一下我,您能指点我一下我该怎么样才能改掉这个问题?我的意志力不行?还是我懒?我该怎样做?怎样才能让我行动起来。谢谢您了。
这位同学:
您好!你的问题的关键就是没有养成一个“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说明你没有制定目标和计划的心理和行为。你说“刚上大一学习的心情不知道怎么回事学不进去,总觉得无聊”,这是因为我们在中学的时候老师和父母都在监督着你,你不得不跟着老师的教学计划走,当你走进大学之后有很多的学习过程是在课堂之外由自己自主去完成的,这个时候独立学习的行为习惯就非常重要。由于你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再加上也没有合理而科学的学习计划,自然就会出现“学不进去,总觉得无聊”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之下,你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将来的职业目标(职业定位越具体越好),并用白纸黑字写出来,然后根据这个职业目标制定出每学期的学习目标,然后制订好相关的学习计划。要把这些目标转化为用数字描述的、有时间限制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并利用内、外在力量监督执行,限制什么时候完成,不要给自己拖延的理由。如为了英语过级,每天晚上学习2个小时的英语,主要内容是词汇、阅读、作文、听力练习等,而且还可以规定每天做2到3篇阅读,听30分钟左右的听力等等。然后就按部就班地去执行。每天晚上上床之前检查一下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情况,如果完成了当天的计划,就给自己一个奖励--或精神上的(如自我夸奖)或物质上的;如果没有完成当天的计划,首先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计划不切实际还是没有按计划去做,属于不切实际就要进行修正,属于没有按计划行事就要对自己进行检讨或惩罚(比如让自己把今天的内容重新再做一遍)。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那么你也就有了克制力。
其次,把立即投入完成计划的行动与幸福、愉悦和快乐链接起来,比如把自己的计划立即投入去做,看作是无比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事情,那么我们在立即去做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享受。
第三,有意识的强化自己完成计划的行为,比如当你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计划之后,你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褒扬,比如,今天我做的作业这么多,想不到我的效率如此高,今天完成了这么多作业,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甚至比别人又多学了一些知识。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愉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此每天反复,用不了多天你就会把学习真正接纳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一旦这样坚持下来,你就会换来一直充满激情和信心的学习下去的行为习惯
第四,用意志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吸引和扰乱人的心思的事情,这就需要学会自我控制,必须先完成目前的任务,要有现在就开始做的心理和行为,然后再去从事那些无关紧要的事,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
第五,前面我所说的是你自己在理性的时候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在感性上不想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们用理性的目标就好像不能解决感性这个问题了,那么我们就不妨请一个学习与生活认真踏实、按部就班的朋友来帮忙,这样既可以让他来监督你的计划落实情况,又可以跟着他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六,当自己情绪不好,对自己在理性的情况之下做出的计划不去执行的时候,首先让自己意识到后果,比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学毕不了业→就业困难→“毁了我这辈子的前程”,并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这样也可以达到提高自制自控能力的目的。
最后,我们常说“心态决定一切”。你主动向我请教,并且自我暴露缺点,首先说明你已经自己了解了自己,而且也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仅从这一点来看,你已经具备了改变和成功的一半素质。一般来讲取得成功有这么一个顺序: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发现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这个顺序的前两步你已经具备了,那么接下来所做的就是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其实你首先要做的就是现在就去执行计划,只要在行动上表现出了“现在就做”,那么我相信经过你自己切实的努力肯定会克服弱点取得学业成功的!
总之,自己的生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只有自己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我上面所谈的一切,也相信你能出色的创造你自己。最后我用现代作家雁冀的一句名言结束与你的交谈:失去了的无需悔恨,而存在着的每分每秒都应当尽情地燃烧。你的朋友杨永龙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杨老师:
您好!最近有点矛盾想和您说说:我看了您的回信想了想,给自己定了一些计划,按着自己的计划走,可是我们宿舍的说我有点独来独往。有时候觉得孤独想找个人说说话却没有。他们都在一起,自己一个人,就更感觉孤独了。元旦想找份兼职也没有同学想去,也不知道如何去找,自己也不敢独自去,我是不是该锻炼一下自己这方面呀?总感觉没有志同道合的人,难道这就是大学的生活吗?在大学多余的时间太多了,和高中的时候太不一样了,总感觉闲,不知道干什么,您能帮帮我吗,我该怎样才能让自己摆脱这种孤独无聊感觉呢?还有我和同学间的交流问题。谢谢您了,您什么时候有空再给我回吧。
这位同学:
您好!我在上大学的时候除了上课以外几乎是在图书馆中度过的,同宿舍的同学对我的评价也和你一样——“独来独往”,有的同学甚至说:你的大学生活毫无意义,将来只能是笨头呆脑等等。其实他们的说辞对于我这个做了两年农民工的农家子弟来讲,我只能以人各有志来应答。我深知上大学的机遇来是不易,更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我对图书馆情有独钟,而且在图书馆学习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师长和同学。所以我对你“总感觉没有志同道合的人”的回答是——在兴趣与爱好的实践行动中感受和发现,共同的兴趣爱好才能有共同的话题,那时候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独。
我们老百姓常常称进入大学为“上大学”或“读大学”,这个“上”有升入更高层次、更高领域,探究、学习和掌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意思。这就是说我们上大学的首要任务是“读”,这个“读”,一方面要读书(读专业书籍——培养才气;读哲学和成功励志书籍——培养灵气;读身心健康和休闲书籍培养大气等等),另一方面要读时代,还有一方面要从读书和读时代中发展一种系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只有发展出了这种思维能力,我们才能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进而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就是上大学的首要任务。只要我们抓住了首要任务,养成了对知识积累和潜能发展良好行为和习惯,习得了走向成功的思维,培养出了向一个目标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或品质,那么将来你无论干什么工作,幸福的人生都会与你在成功之巅握手言欢!
关于你说“在大学多余的时间太多了,和高中的时候太不一样了,总感觉闲,不知道干什么”,其实这就是你“孤独无聊感觉”的根源,说白了就是你上大学后没有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所致。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所以你一旦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之后,那么你需要的就是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所以我提醒你:无论做什么都要记住“三坚持”“三行动”——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成在坚持。难在行动;贵在行动;成在行动。如果不坚持、不行动,那么等待你的就必然会是烦恼、苦闷、后悔和自责。要解决你“孤独无聊感觉”这个问题,首要的是给自己制定一个将来的职业目标(职业定位越具体越好),并用白纸黑字写出来,然后根据这个职业目标制定出每学期的学习目标,然后制订好相关的学习计划。要把这些目标转化为用数字描述的、有时间限制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并利用内、外在力量监督执行,限制什么时候完成,不要给自己拖延的理由。如为了英语过级,每天晚上学习2个小时的英语,主要内容是词汇、阅读、作文、听力练习等,而且还可以规定每天做2到3篇阅读,听30分钟左右的听力等等。然后就按部就班地去执行。这样一来,你“孤独无聊感觉”就自然消退了。
最后需要我补充的是结交朋友的问题,我们知道,朋友的“朋”是由平起平坐的两个“月”字组成,这就是说朋友是思想、志向和爱好相似的人,大学的朋友绝大多数都是相互学习、相互探究、相互促进以及锻炼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的朋友。这种朋友从哪里而来呢?其实就是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熟悉发现自己与对方的思想、志向和爱好像似,且有共同的语言而自然而然走到一起的,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必刻意为了寻找朋友而失去自我的特点,更不必为了结交朋友迎合别人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热情、真诚、坦率、活跃、可靠、正直、友好以及以心相见,那么对我们热情、真诚、坦率、活跃、可靠、正直、友好以及以心相见的朋友也就会自然而然来到我们的身边,所以交朋友无需刻意去求,而是把它交给机遇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