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激动和紧张引发身体颤抖怎么办

(2011-11-05 11:49:32)
标签:

健康

右腿

宋体

右手

身体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老师:

你好!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开始有颤抖的现象。我从网上查过资料,资料上显示我这种情况并不属于病症,而是属于心理问题。

因为我现在只要心里有点激动和紧张,我的右手和右腿就会不自主的颤抖。我想请问杨老师,是我有什么心理障碍,还是有其它的什么情况。现在我在读驾校,我很怕我这种情况影响到今后的行车安全。仔细想来好像这种情况是在4.5年前开始的,在此之前,我一遇见比较刺激的事情心里就会有种说不是兴奋还是紧张的感觉。比如像是坐车从一个坡面加速行驶就会有这种感觉。

请问杨老师我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心理还是身体有问题?谢谢!

这位朋友:

您好!关于你的这个问题,首先建议你到医院做一个全面检查,看看自己是否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身体方面的问题。如果排除了身体方面的问题,那么你的问题就属于心理问题。

首先,一般来讲,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兴奋或紧张的时候都会产生心跳加快,身体轻微抖动等身体表现,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身反应。如果我们不去关注,不去理睬,那么这种情况就会在不自觉中消失;如果我们去关注、去有意识的摆脱,那么这种情况就会紧紧抓住你不放。比如,你“坐车从一个坡面加速行驶”,你就感到兴奋,当兴奋起来以后就会产生心跳加快,身体抖动,身体的抖动又促使你还怕出什么事,进而让你紧张焦虑,这样你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右手和右腿的颤抖之上,这就等于强化了右手和右腿的颤抖,自然而然你的右手和右腿的颤抖就会进一步加大。如果我们确定遇到每个人在遇到兴奋或紧张的时候都会产生心跳加快,身体轻微抖动,这是正常的心身表现,那么我们在做事情之前就不会去关注、去有意识的摆脱心跳加快,身体抖动,我们不去关注、去有意识的摆脱心跳加快,身体抖动,你的右手和右腿颤抖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减轻或消失。

其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是根据一些图画来运作的。做任何事情你都需要一幅具体的图画。比如要触摸鼻子,你要在脑海里有一幅手指摸着鼻子的图画。脑海中有了正确的图画,你潜意识才能指挥你的肌肉去完成动作。如果我对你说不要去想象一头灰色的驴子,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我想一定会出现灰色的驴子,而不是粉红色的驴子,所以当你在做事之前告诉自己:“右手和右腿不要颤抖!”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呢?自然而然在你的脑海里就会出现右手和右腿颤抖的图画。这些图画会进入你的潜意识,把你的脑细胞调动到了做出右手和右腿颤抖的表现!这就是说我们在做事情之前想象轻松愉快的画面,那么在你的行为中就会表现出轻松愉快来,这就是思维定律。

第三,前面我们说了,你的右手和右腿颤抖是自我暗示的结果,面对这种情况只要你不去刻意在意它,以坦然的心情接受它,以放松的心态对自己说颤抖就颤抖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也就是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当你真正不把它当回事儿,真正把心绪放松之后,这种情况也就逐渐消失了。

第四,刨根究底,转变认知。如果了解自己只要心里有点激动和紧张,我的右手和右腿就会不自主的颤抖的成因,就有必要意识到造成激动和紧张右手和右腿就会不自主的颤抖的真正原因,促使自己发现并改变对激动和紧张右手和右腿就会不自主的颤抖这一事件的错误认知,缓解情绪,达到逐渐消除症状的目的。

第五,你也可以通过系统脱敏法来帮助自己克服激动和紧张右手和右腿就会不自主的颤抖的毛病。具体方法如下:

先坐在一个舒服的座位上,有规律地做深呼吸(吸气心中默念四个千分之一——“一个千分之一、两个千分之一、三个千分之一、四个千分之一;呼气默念四个千分之一。),让全身放松,当身体进入完全松弛状态后,想象激动或紧张的情景(想象得越逼真、越鲜明越好),如果你觉得右手和右腿就会不自主的颤抖,就停下来做深呼吸使自己再度松弛下来,当完全松弛后,重新想象刚才失败的情景。若右手和右腿就会不自主的颤抖再次发生,就再停止后放松,如此反复,直至想象激动或紧张的情景不会再使你右手和右腿就会不自主的颤抖为止。然后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直到遭遇激动或紧张的情景不会再使你右手和右腿颤抖为止。运用以上的方式和方法你就可以彻底矫正自己遭遇激动或紧张右手和右腿颤抖的心身表现。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些分析及其建议,相信对你的症状缓解或消除肯定有所助益,你的朋友杨永龙期望你早日走出困境,健康而幸福地融入生活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