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和数学

(2011-10-16 04:59:13)
标签:

教育

析错

宋体

课本

规律

分类: 教育学习

杨老师:

您好!高二的物理该怎么学?为什么老师讲课的时候,听的明白,做题的时候,就不会了呢,一点思路没有,对公式不了解,有时候根本不知道哪些公式是怎么来的,还有数学,也一样,谢谢老师!

这位同学:

您好!学习的关键是弄懂、弄清、弄精课本,只要你把课本读熟读精、吃透课本,把课本之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弄清弄懂,而且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网络,那么你问题也就会得到彻底的解决的。有人说“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就是说我们平常考试和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换句话说平常的考试和高考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一头扎进课本,把课本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那么你就完全有可能把包括这两科在内的所有学科学好。

关于物理学习的方法我也没有什么高见,所以就带着你的问题请教了我校的物理教师,下面我把要点归结如下供你参考:

首先要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懂的标准是掌握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不仅要能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而且还要准确理解相近似易混淆知识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这就需要认真阅读课本(反复阅读和揣摩,找出重、难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认真听讲(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然后根据所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做适当的题,一定要多训练,平时根据复习需要分章作题,考前做几道综合性的大题。平时训练时应注意仔细审题,比如较长的题目可以边读边用笔划出重点信息精简题设,要保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做完一道题后要先整理思路,优化解题方法,找出自己的优缺点,以求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等。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比如,同一道题尽量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去进行计算和思考;题解完后,努力尝试将题改造,将题改成其他的条件(如斜面改成用绳子拴着等等),然后去分析,再解,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最后,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并且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其次,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再次,逐步形成 “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败不馁,胜不骄,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最后,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使自己平时的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阅读数学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课外活动与讲座,多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及时复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进行适当的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归类。如: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等,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网络化。经常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以上粗浅地谈了一些学习方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相信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定会把高中物理和数学学好的!你的朋友杨永龙祝你成功!

杨老师:

您好!高二的物理该怎么学?为什么老师讲课的时候,听的明白,做题的时候,就不会了呢,一点思路没有,对公式不了解,有时候根本不知道哪些公式是怎么来的,还有数学,也一样,谢谢老师!

这位同学:

您好!学习的关键是弄懂、弄清、弄精课本,只要你把课本读熟读精、吃透课本,把课本之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弄清弄懂,而且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要点、重点、难点)分解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网络,那么你问题也就会得到彻底的解决的。有人说“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就是说我们平常考试和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换句话说平常的考试和高考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一头扎进课本,把课本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那么你就完全有可能把包括这两科在内的所有学科学好。

杨老师:

您好!您上次对我说高中一定要把课本彻底弄透彻,我们今天讲了物理课,老师说的全都听明白了,可是,做题的时候,发现最基础的都不会,您说弄清课本上的,这次我体会到了,可是课本上不管哪科,只是一两个简单的公式,没有其他的东西了,那我要怎样做,才能算是把课本弄懂了呢?它里面只有一个公式,我实在看不出其它的了,如果要联系其他的内容,那又应该怎样去联系到一起呢?还有我每天都想做题,可是,买教材太贵了,有什么办法,可以弄到很多习题?从网络上下载也可以。谢谢老师了。

这位同学:

您好!下面我转载朱广仁老师的《谈高中物理复习》供你参考:

针对高考要求,物理复习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重点是能力,即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物理复习的核心是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方法。

1,全面复习

应该了解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一般说,高考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结合起来进行的。一道试题既考查了知识,同时又考查了能力,而且常常是考查了几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显然,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考生应该全面复习知识,不要遗漏。全面复习不是机械地,简单地浏览全部知识。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规律等组成的物理理论好比一棵大树,各部分内容是紧密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有主干,支干,树叶等。在逐章逐节复习全部知识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和体会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系统的物理知识,逐步体会各知识点的地位,作用,分清主次,理解理论的实质,这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高考试题知识覆盖面广,考生应对全部考试内容认真复习,该记忆的应该记忆,不要猜题,压题,不要认为不是重点内容就不会考,也不要认为有的知识生疏,冷僻就不会考,应该扎扎实实地全面复习。

2,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1)要在更广泛的知识和更普遍的背景材料上把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就需要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建立有一定的了解,对概念,规律内容的各种表达形式(文字的和数字的)有清楚的认识,能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理解它们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理解它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位置,会应用它们分析解决问题。在复习前考生对此已经有一定的认识,理解,但是应该知道,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人类经过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的结晶,具有深刻的,丰富的意义,对它们的实质和意义的理解是分层次的,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时的理解是低层次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努力提高一个层次。例如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的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对一般,抽象的力的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力作用于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的理解等。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力的概念,我们在繁杂的力学问题中,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运动问题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力,通过这些问题不断加深对不同性质的力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对抽象的普遍的力的概念的理解。如:物体沿斜面下滑支持力不做功(斜面不动),这是常见的情况,但不能得出支持力总不做功的错误结论。支持力的特点是方向垂直斜面,如斜面可动,支持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静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加速,也可以使物体减速,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不做功,但一对静摩擦力总不做功(做功代数和为零);滑动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减速,也可以使物体加速,可以做正功,做负功,但一对滑动摩擦力总做负功,系统克服一对滑动磨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洛仑兹力的方向总跟速度垂直,总不做功,它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这是洛仑兹力的最大特点,其它的力都不具有这一特点;

力产生加速度,反之如果发现物体有加速度就判定一定是力产生的等等。类似的问题很多,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归纳。例如,电场强度的定义是 E=F/q 。应该清楚有两种电场;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和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的电场。定义 E = F/q 对这两种电场都适用,它是电场强度的普遍定义。这两种电场的性质不同,静止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不可能闭合。变化磁场产生的涡旋电场,其电场线没有起点,终点,是闭合的。电动势的本质是非静电力移动电荷做的功,电感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变压器副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都是涡旋电场力产生的。应该注意,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不可能一次完成,它需要一个反复加深认识的过程。遇到新的现象,新的问题,新的领域,我们都需要重新认识,体会有关概念,规律的准确含义。这样我们就不断在越来越广泛的知识和背景上来把握概念,规律,从而对它们的理解就更全面,深入和准确。

(2)概念与规律紧密联系。

应该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物理现象的本质,物理规律建立了有关物理量间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把它们隔离开来,脱离物理规律,死背概念定义或脱离概念,形式上对待规律内容,是不可能很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的。我们应该主要通过规律来理解概念,通过概念来掌握规律。例如:功的概念除抓住功的定义式 W = FScosα 外,应该着重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普遍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角度来理解,即从能量变化,转化的角度来理解。在电学中,光学中,我们越来越着重从能量转化来理解功,如光电效应中电子脱离金属的逸出功是从能量转化来理解的;动量概念应联系动量定理,特别是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电阻概念应联系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来理解。电阻的定义是 R = U/I ,按欧姆定律 I = U/Ri = E/(R+r) ,我们来体会电阻的阻碍作用。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也由UI的比来理解。从焦耳定律 Q = I²Rt 来体会电阻是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的元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ε=Δф/Δt 的掌握不能离开磁通量概念和感应电动势概念等等。

(3)比较易混的物理概念,规律。

比较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异同,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准确理解概念,规律的准确含义。例如: 动量和动能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但动量是矢量,与动量有关的规律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是标量,与动能有关的规律是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

做功与传热都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在使物体内能变化上功与热量是等效的,功,热量,能量的单位也相同。但传热发生在存在温度差的两物体之间,是物理间内能传递的一种方式。做功与两物体间的温度差无关,是物体间其他形式能与内能转化的一种方式;电场强度E=F/qE=kQ/r² ,E=U/d 的区别,联系;电功率 P=IUP=I²RP=U²/R 的区别,联系;

(4)灵活应用物理概念,规律。

只有通过实践,通过应用才能检查出我们对物理概念,规律是否真正理解,哪些内容理解了,哪些内容还没有理解。解题是物理概念,规律的一种应用。我们根据概念,规律对题意进行具体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分析对象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弄清楚题目的物理情景,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然后确定具体的物理量,建立解题方程,关系,求出最后答案,必要时进行讨论。

根据物理规律的内容,特点,我们得出应用规律的一些基本步骤,但我们不应该死套基本步骤,而应该理解基本步骤来源于物理规律本身,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并灵活应用。那种把物理题形式分成许多"类型",对某一"类型"的题套用"解题步骤"的做法,不能很好培养自己独立地,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牛顿定律 F = ma 是对质点的某一时刻说的,根据定律和有关力,质量,加速度的概念应该理解,应用牛顿定律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物体或一组物体,它们要能看成一个质点。研究的质点明确了,质量m才能定下来,加速度a和受力 F ,才能够分析明确。质点的受力分析和加速度分析除了根据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公式和加速度定义,运动学公式外,在许多问题中还需要把力和加速度结合起来分析,应灵活运用;动力学有5个重要规律: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些规律在研究对象,内容,适用条件,受力分析等方面各有特点。对一个具体的力学问题研究应该选用哪个或哪几个规律求解要根据规律特点和题意的具体分析确定。大致说来,如求某一时刻(位置)物体受力或加速度可考虑用牛顿定律,如果问题只涉及力,时间而与位移无明显关系可考虑用动量定理,如果问题只涉及力,位移而与时间无明显关系可考虑用动能定理,如果能判定系统符合动量守恒或机械能守恒条件可考虑用守恒定律。在理解概念,规律的基础上,只有不断通过解题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总结解题经验教训,才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注意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分析。

对一道物理题在弄清题意确定应用的物理规律和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对象进行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分析,对问题形成鲜明的物理图象。这样才容易排除一些错误观念的干扰,找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尤其是对一些较难的,灵活性较大,情景较新的问题,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才容易找到解题的关键条件或问题中的隐蔽条件。

4,正确对待解题

高考是通过物理试题的求解成绩来区分考生能力的高低,优劣,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当然应该表现为求解各种物理题方面,所以,解一定数量的较多类型的问题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解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在解一道物理题时心里要清楚,解这道题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检查我们对概念,规律掌握的程度,培养和提高独立地,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物理习题是不可穷尽的,现在流传的高中物理习题已经在万题以上,每年的高考试题又出现不少新题,对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考查可以从许多角度,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只有紧紧抓住解题的根本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1)精解少量典型题,浏览较多的习题。

对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深入地重点求解,真正把问题弄懂。怎样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呢 首先要选择高考试题,高考试题概念性强,对概念,规律的考查深入,灵活,有的题立意新,情景新,设问角度新,有的题综合性强,有的题含义深刻,非常值得我们深入钻研。其次要选择应用概念,规律重要内容,要领性强,比较灵活的习题,也选择在解题方法,技巧上有一定代表性的习题。怎样才是真正弄懂这些精选的习题呢 这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反复思考才能达到,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清楚地体会到应用了概念,规律的那些方面的内容来分析问题,建立关系,解这道题有几条思路,应该选择哪条思路解题,解题的关键在哪里,怎样求解解题方程,解得的结论有什么物理高意义,解这道题对概念,规律有什么新的体会,认识,如果题目条件发生变化或已知和待求的倒过来问题是否能解等等。

对其他的一些问题也要经过一定的选择,对这些题如果想一下就很清楚怎样求解,就不一定花太多时间去做。有的题想一下不知道怎样做就要认真对待,解出后要回头想想当初卡在什么地方解不出来,怎样突破的。利用这种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较多的习题。

只要我们抓住解题的根本。我们会发现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并不很多,许多题都是大同小异的。盲目地追求解题的数量没有多大效果,流传的有的题概念上模糊或错误,这种题解了后会起不良作用,要注意避免。

(2)以物理概念,规律,方法为核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

物理习题数量多,灵活性大,物理概念,规律,方法是解题的依据,出发点,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对习题的分类应从基本概念,规律上看。如从牛顿定律看把动力学问题分为:已知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力两种基本类型是很有用的,还可细分为: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的简谐运动等。但从形式上把问题分为:斜面问题,竖直问题,水平问题等没有什么用处。

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增长。"所以,我们应该抓住错误不放。发现错误是我们进步,提高的起点,许多错误是由于我们没有真正理解概念,规律造成的,找到错误的根源就使我们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一步,这是根本上的提高,极为有用。常常有这种情况:一个概念性错误会在多道题目中一犯再犯,这说明这个概念较难,又很重要,我们还没有找到错误的根源。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可与同学讨论或问老师受到启发,但一定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反复思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有的较难的题我们一时解不出来,后来解出来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再看这道题又不会解了,这说明这道题没有真正搞懂。我们经过反复思考找出症结所在,对提高解题能力很有好处。

通过一定量习题的求解,我们会发现在理解概念,规律方面的许多问题,也会发现解题方法,技巧方面的许多问题,还会积累不少的解题技巧,经验,这些都要求我们及时地归纳总结。还可对一些较大的问题进行总结,如:如何求物理量 这在力,热,电,光,原子各部分中都会遇到,要总结出求物理量的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根据定义,另一条是根据与该物理量有关的规律。正是后一条途径给我们求解物理量开辟了广阔的思路,提供了多种选择。这个问题很值得总结。

总而言之,学习物理主要是要理解,不要认为听老师讲解就会懂得物理,物理是想懂的,只有反复思考,探索问题的实质,不断地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懂得,才会求解各种各样的物理习题。在此基础上,才能使自己的物理水平获得真正的,全面的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