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车祸去世后我做事很不自信
(2009-08-06 07:16:54)
标签:
养生强迫行为心理现象车祸血缘情感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杨老师:
您好!自从17岁父母离异之后我就感觉自己不对劲,母亲车祸去世之后就更加不好办了,到现在生完小孩儿(可能是过分害怕失去亲人)感觉加重了。就是什么事情都不自信,总是强迫自己去联想,强迫自己去怀疑,强迫自己去反复洗手反复关门重复着反复,明明心里明白不应该在去,可还是紧张不放心,怀孕的时候尤其严重总是担心孩子碰到没,吃东西有毒没,整的家人很是紧张,丈夫说等你把小孩子生下来就好了,有朋友说我是强迫症,可现在还是这样,我怕时间长了病情加重夫妻感情也不好了,怎么办?帮帮我吧,谢谢了!
这位朋友:
您好!你说“什么事情都不自信,总是强迫自己去联想,强迫自己去怀疑,强迫自己去反复洗手反复关门重复着反复,明明心里明白不应该在去,可还是紧张不放心,怀孕的时候尤其严重总是担心孩子碰到没,吃东西有毒没,整的家人很是紧张”,朋友说你是强迫症,我也同意他们的意见。那么我们就首先要弄明白“强迫症”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强迫症”就是某些思想,表象、意向或行为进入自己的意识领域之后,自己明知道这些思想、表象、意向或行为对自己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然后用过分关注、不断暗示等方式方法来摆脱或消除它,结果是越摆脱,这些思想、表象、意向或行为越紧紧地缠着自己,使自己越加显得无能为力,因而出现了非常烦恼、痛苦的心理和情绪体验。
本来我们在某些情境之下会不时地回忆、担忧一些过去、现在或将来所发生过的事情或将要发生的事情,有时候看见某一个事物也会自然而然的联想起与之相关或无关的事情,这是很正常的思维或心理表现,其实这种情况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只是发生以后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而不对它关注,很快这种思维、联想或行为也就自然消失了。问题的关键就是你把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当作不正常的东西来极力摆脱,结果是越摆脱它越是紧紧地缠绕着你,由此而产生了强烈的痛苦和心理冲突。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强迫症”=正常的心理现象+摆脱。比如,“总是担心孩子碰到没,吃东西有毒没”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对自己也产生不了什么大不了的影响,只要我们不管不顾,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种种恐惧和担忧自然而然也就给忘掉。但是你却没有这样去做,而是“总是强迫自己去联想,强迫自己去怀疑,强迫自己去反复洗手反复关门重复着反复,明明心里明白不应该在去,可还是紧张不放心”,结果是强迫它对你缠得越紧,说白了这种强迫就是摆脱的另一种方式。
关于强迫症的矫正,用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强迫症”的治愈=放弃“摆脱”=接纳正常的心理现象=为所当为。
首先要认识到它是你多年有意无意形成的性格所造成的,我认为你的性格具有过分追求完美的倾向,比如做事深思熟虑、严谨拘泥,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不善应变、认真刻板,对他人反应敏感,责任心过强、理想主义等等。只有你认识到了自己不良的性格,才能对症下药加以改造自己不良的性格——针对自己的个性缺陷多思索,多纠正、多领悟。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就是说要改变不良的性格需要较长的时间、恒心、信心和决心,当自己的新习惯取代了旧习惯之后,你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其次,在强迫行为出现时,不能紧张,不能强迫它消失,而是坦然接受,以放松的心态对自己说“想就想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也就是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该与孩子玩耍就玩耍,该睡觉就睡觉,该做饭就做饭),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慢慢地你心绪就会放松,对强迫行为的出现也没有那么恐惧和紧张了,久而久之,当你真正得到了放松之后,这种症状也就逐渐消失了。
第三,当强迫行为出现的时候,不要“强迫”自己不去想,不要和它进行“硬顶”、“硬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允许和任凭它出现与存在而坚持做该做的事,以这种不怕、不理、不主动克制的态度去对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
第四,针对那些“莫名妙的担心”而扰乱自己所做的事,且真的难以做下去的时候,①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做。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之上时,莫名其妙的担心、烦躁不安的心理自然就会从你的身上悄无声息的溜走,如参加文体活动、写作、画画、制作工艺品等。②可以去参与群体活动适当的放松一下,像去跑步啊,打打篮球等等,充分把自己脑子里面的想法或担心转化到锻炼身体上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及不良的思维。③回归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美好心灵的陶冶者和塑造者,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仅可以抚平烦恼苦闷,而且还可以使心灵得到和谐快乐。不妨在工作生活之余散步公园、田野,或与丈夫孩子逛街,或跑步、骑车,这样一来既可以调节一天工作与生活的疲劳,又可以驱散烦乱寂寞心理,进而给你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④探访血缘亲属:血缘亲属由于生活情景层次、文化氛围、历史背景基本相同或相近,当你遇到困惑、坎坷与烦恼时,为你分忧解愁的最佳人选就是血缘亲属,但是要经常往来,时常走动,否则也会产生疏远感而变得陌生。⑤助人自助:人的心灵除了需要尊严、宣泄、肯定、自由、包容之外,还需要别人的关怀。关怀和善待他人是得到自我尊严、肯定以及爱的较佳途径之一。所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参加各类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性文娱体育活动,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培养生活中的爱好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有助于改善自己的不良心境。
第五,转移注意力。当反复进行强迫思考或强迫行为时,这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旦处于“强迫自己去联想,强迫自己去怀疑”的情景时,马上去做感兴趣的事或听音乐,这时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感兴趣的事或音乐上,就可能会忘掉所联想的情景。
第六,“与其想,不如做”。对情绪既来之则安之,不受其控制,要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去行动。
第七,天有阴晴雨雪,人有悲欢离合,万事万物不可能有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所以才有残缺美、曲折美等等,所以,我们每天都可能会面对障碍、挫折,乃至意想不到的失误,当我们尽力了,我们就不能过分苛求自己,苛求自己的结果只能使自己感到失望、失败,从而失去信心。
第八,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挑战自我走向成功。
第九,调整生活状态。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枯燥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出现症状时,可以进行深呼吸放松(长长地、慢慢地吸气。你可以将你的肺部想象成一个气球,你想尽量将这个气球充满。当你感到气球已经全部膨胀了起来,就表明已经气沉丹田,保留两秒钟。然后,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吸气持续四秒钟,呼气也持续四秒钟。你可以一边呼吸一边数秒。为了放慢速度,你数秒的方法可以做些改变,将“一秒”变成“一个千分之一”这样可以将速度基本上降到大约一秒钟一个数字。开始吸气时,你的脑子里便开始数:“一个千分之一,两个千分之一,三个千分之一,四个千分之一”,你一定要将吸气坚持到数完“四个千分之一”,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呼气。),或想象放松(想象放松法是通过一些安宁、舒缓、愉悦的情景的想象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你要尽量运用各种感官,观其形、听其声、嗅其味、触其柔……恰如亲临其景。比如,你可以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散步。在一个暮春的下午,夕阳西下,余辉相映,你踩在柔软的草地上,清新的野草味、花香味以及田园味阵阵扑鼻,不时还有鸟儿鸣叫、蜂蝶飞舞。你身临其境,微风拂面,就像小时候妈妈温柔的抚摸;柔光沐浴,就像出远门时父母的谆谆叮咛;高天远山令你心旷神怡,你此时舒展全身,慢慢地做深呼吸,感到无比轻松舒坦。)。这样就可以排除杂念,心平气和,达到放松的目的。
第十,只知道道理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实践!很多农村妇女患了心理疾病(当然,并不一定是强迫症),只要给她们讲简单的道理,然后告诉她们应该怎么做,她们就勇敢地做,结果是病症很快就痊愈了,这就足以说明实践的作用!虽然我们的智商都很高,但光想不做或者光说不做,永远停留在嘴上或者某些字眼上,是没有用的!
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你的问题是你自己把正常的心理现象当成了异常,然后以过分关注的心理和行为去摆脱它。如果你按照以上十种方法去处理,那么你的问题就会得到彻底的解决。你的朋友杨永龙祝你早日走出困境,健康而幸福地融入生活之中!
杨老师:
您好!真的谢谢你了,我觉得你说的很对,我应该多交些朋友,把心结打开,勇敢的面对生活,接受曾经恨的父亲,让自己的心真正的不那么累.不要过分关注这种心态,使自己放松下来,我的性格确实很急躁啊!慢慢来吧,最严重的时候都夜不能寐,真的很累!所以随着年龄要成熟起来啊!在次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