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生:上大学就像在“养老院”混日子
(2009-01-02 09:00:38)
标签:
考研励志专科生自控能力计划完成情况校园 |
分类: 教育学习 |
杨老师:
您好!我最近不知怎么了,总是想和身边的人吵架,其实我不想这样可就是不明白。
地震期间朋友没给我联系,而当我打电话过去却得到人家说他在忙高考,请我不要打扰他,然后我就骂了他一顿并发誓不再理他。有些小事情本来不足挂齿,却被我耿耿于怀,每天既累又得罪人。
我是学英语教育的专科生,人家说未来专科生不好找工作,可是我一直想继续到更好的学校深造,但是每天却跟大家一样在“养老院”混日子。其实我的成绩还好,我们班48个人我是第三名,但总觉得还要提高,可是又没有办法。道理都懂,但很难实施啊!伤心!
杨老师,您总能给与我们这些迷茫的孩子指点迷津,真的太感谢您了。我们这群孩子就需要您这样的人!再次感谢!——少鹏
少鹏同学:
您好!从你的叙述来看,我认为你陷入了负面情绪的包围之中。由于负面情绪包围着你的内心,所以看什么都糟心、莫名其妙的“总是想和身边的人吵架”;朋友表达他真实的情景,而觉得他在回避或躲避自己而迁怒于朋友;本来是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而自己却耿耿于怀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我给你推荐一种走出负面情使自己达到平静宽宏的技巧:
首先问是什么事让我情绪不好?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严重性。它是一件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吗?或者,它是一件已经发生过或者是你害怕将会发生的事情呢?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你把苦恼和糟心的范围缩小,另一方面可以使你发现此时此刻的你所处的境况还不错,让你真正感到苦恼和糟心的是你内心思考的方向,即前思后想的真正是过去和未来。这样有助于你把心思回转到此时此刻,并把心思真正投入到此时此刻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享有之上。
其次问自己“我为什么紧紧抓住这种消极的情绪而不放手呢?”这样就会让我们回转一个角度看问题。其实我们心态的烦躁和苦闷还是愉悦和快乐,说白了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一直在以消极的心态在看待事物(本来面临高考的朋友这时的心态比你还糟糕,你再对他倾诉苦闷无疑是雪上加霜),一直让自己沉溺在烦躁和苦闷之中,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受难的人。这就是说,你非常愿意享有烦躁和苦闷的生活,而不愿意享有愉悦和快乐的生活。如果你愿意享有幸福、愉悦和快乐的生活,那么你就会动用自己的智慧、调动自己对生活的全部热情、各种情趣爱好,以积极的方式来排解烦躁和苦闷的情绪,当然愉悦和快乐的生活也就会紧随你转变的心态而来。
最后你要问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对于你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过一种充满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生活,同时也非常愿意不惜任何代价将这种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生活追求到手。这时候你就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把握此时此刻所具有的幸福、愉悦、快乐和爱,当然你的心态也就会把自己导向充满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生活之上来。如果你对某人生气或者与某人攀比让你糟心、愤怒和苦闷,那么你首先要让自己意识到:糟心、愤怒和苦闷会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的包围之中,这样会使自己像目前一样极度的不好受,我所要的和不惜任何代价所追求的是充满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生活,我知道糟心、愤怒和苦闷与幸福、愉悦、快乐和爱不能同时存在,在此我必须要做一个抉择,对于我来说,我当然要选择充满幸福、愉悦、快乐和爱的生活!
一旦你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切实转变,那么你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你说“我是学英语教育的专科生,人家说未来专科生不好找工作,可是我一直想继续到更好的学校深造,但是每天却跟大家一样在‘养老院’混日子。其实我的成绩还好,我们班48个人我是第三名,但总觉得还要提高,可是又没有办法。”道理都懂,但很难实施啊!伤心!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你首先缺乏的是制定明确的目标以及切实可行的计划。虽然你“一直想继续到更好的学校深造”,但这仅仅是一个没有行动力的想法而已。如果将其转化为“我一定要到更好的学校深造”,并对所学的课程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而投入实际行动。每天晚上上床之前检查一下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情况,如果完成了当天的计划,就给自己一个奖励——或精神上的(如自我夸奖)或物质上的;如果没有完成当天的计划,首先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计划不切实际还是没有按计划去做,属于不切实际就要进行修正,属于没有按计划行事就要对自己进行检讨或惩罚(一周不能玩游戏或一周不准干自己最喜欢的事等)。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当然你从众的行为也就会随着改善。
你说“道理都懂,但很难实施啊!伤心!”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一项考试人物在一个月之后要进行,目前已经距还有十天我们还没有投入复习,这时候如果还不复习的话就会遭到责罚和拿不到毕业证的后果,于是乎巨大的拉力和痛苦逼着我们马上投入行动,这时候所有的寂寞、懒惰和拖拉都会抛到脑后,然后在十天之内我们完成了复习任务。你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痛苦和快乐在你的心目中互换了位置的缘故,这个时候你再不采取行动就会遭受更大的痛苦,所以你才把所有的寂寞、懒惰和拖拉都抛到了脑后。现在我们改变自己的认知,把从众“养老”的行为认定为最大的痛苦,把及时、快速且按部就班的完成计划看作是最大的快乐,当你做了这样的认定之后你就会把把从众“养老”的行为习惯得以戒除。
在我们这个世界之上有许多人之所以改不了不良的习惯,就是因为在作决定时只考虑眼前而不顾未来,结果是既没有享受到眼前的快乐,反而收获了未来的痛苦。事实上我们做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我们想取得成功,那么就必须忍受眼前这一时的痛苦。当我们放眼未来的快乐,那么熬过眼前这一时的寂寞,那么我们就会享有更大的快乐和喜悦。所以我说,如果我们把目光只放在眼前的快乐,那么我们的未来就会变得痛苦不堪;如果我们想获得长久的快乐,那么就必须忍受眼前这一时的寂寞和痛苦。所以要达成自己的目标首要的就是下定决心,只要你能坚持二十一天的严格执行计划,那么你目前的痛苦就会被快乐和喜悦所代替,如果继续坚持下去,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养成一个走向成功的良好习惯,当然你也就会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成功人生!
当你忍不住从众“养老”的时候,首先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从众“养老”和学习两个比起来哪个会让我获得更大的快乐,哪个会让我功成名就拥有更大的前途,哪个会让我一事无成拥有悲惨的命运?二是此时此刻我要做什么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和快乐。这时候我们趋乐避苦的本能就会引导我们做出理智的选择,当我们战胜了从众“养老”的行为习惯高效率的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我们就会获得快乐和喜悦的情绪体验以及经验。这种快乐和喜悦的情绪体验以及经验反复的获得以及积累,它就会变成我们把握自身行动,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指针。所以只要我们坚持以理智的选择去行动,并不断获得快乐和喜悦的情绪体验以及经验的积累,那么养成持久不懈努力达成目标、计划、心愿或理想的习惯。
下面我把自己所写的《如何培养毅力》附于下,共你参考:
毅力是一种习惯,可以养成。
1、计划与检讨:制定并执行一个充满工作以外的时间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完成则奖励;完不成分析原因:(1)不切实际->修正 (2.)其它->检讨、惩罚】
首先针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或所做的事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这个计划最好能充满你上课或工作以外的时间,然后就按部就班地去执行。每天晚上上床之前检查一下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情况,如果完成了当天的计划,就给自己一个奖励——或精神上的(如自我夸奖)或物质上的;如果没有完成当天的计划,首先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计划不切实际还是没有按计划去做,属于不切实际就要进行修正,属于没有按计划行事就要对自己进行检讨或惩罚。这种做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那么你也就达到了目的。
2、结交一个或几个能鼓励你依照计划和目标行事的人。
其次,前面我所说的是你自己在理性的时候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在感性上不想控制自己的时候,我们用理性的目标就好像不能解决感性这个问题了,那么我们就不妨请一个学习与生活认真踏实、按部就班的朋友来帮忙,这样既可以让他来监督你的计划落实情况,又可以跟着他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3、放松、制定并完成小计划、写日记(观察心理)、复习日记
第三,如果前两项都无法做到,那么我们就试着在生活中找一些自己做起来感觉舒服的事,比如进行体育运动、找朋友聊聊天等,然后再为自己制订一些难度不大、要求不高小计划,用自己的努力和毅力争取把它完成,如果完成不了,要从自己身上找出原因。同时,用笔记本把这段心理历程记录下来(困惑和感受),以促进自己思考,帮助自己从非理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久而久之他就会成为你的精神财富,当你在迷茫或难以控制自己的时候把它翻出来看看,它会帮助你改善自己的自控能力。
4、引导自己理性思考
第四,当自己情绪不好,对自己在理性的情况之下做出的“改过自新”,感觉不爽或故态复萌的时候,首先让自己意识到后果,比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学毕不了业→就业困难→“毁了我这辈子的前程”,并引导自己去理性地思考,这样也可以达到提高自制自控能力的目的。
第五,向自己发出挑战的宣言:“我一定要……”!同时将你的宣言和计划公布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要好的同学,这样你为了在师长、朋友和要好的同学面前不失面子,同时也始终觉得大家在关注自己,而发奋努力学习和工作,那么你缺乏自控自制能力的行为习惯就会得到彻底改变。
第六,如果以上方法没有效果,那么你也可以加强体育锻炼,或求助亲密朋友以及心理医生来改善自己的自制自控能力。——作者杨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