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心累,脑子不累”怎么办
(2008-11-04 06:31:02)
标签:
高三高考心理调节校园 |
分类: 高考指导 |
杨老师:
您好!无意中发现了您的空间,觉得很好,经常来看,今天特意注册了号。
我是一名山西文科生,明年高考,在市重点中学读书,升学压力较大。虽然这样,我成绩并不理想,不稳定,也算是中等或中等偏上的成绩。
我的问题是高三了,但感觉不到紧张,虽然学的不好,高三任务又重,在家里每天姐为我辅导数学,但学习兴趣,效率都不高,整天懒懒散散。我心里知道高考是个大坎,希望自己能全身心地投入,但就是很难做到。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没有做一个另自己——父母满意的自己,每天很能喊郁闷,累呀。其实是心累,脑子不累。我觉得这样对学习很不利,对高三的我很不利。我的父母文化不高,并不了解我,不能给我大的帮助,我觉得很迷茫。您能分析一下问题所在,有什么解决方法吗?谢谢!
我非常需要你的帮助,很渴望得到您的回复,希望您能对我伸出援助之手,我会感激不尽的!——雨竹
雨竹同学:
您好!所谓心累,说白了就是过多地去想过去、现在、未来的东西,而产生郁闷、烦躁,难以静下心来做当前的事或做不好当前的事。比如,一心想追求完美的考试成绩,极力想在学习上一心一意、专注认真,不愿意让其它生活中的事情分散精力;一举一动都让父母、老师满意;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学习兴趣浓厚,高效率的学习;……结果事与愿违。想想看,你的“心累,脑子不累”是不是这样的情景呢?
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制定一个比自己现状略高一点追求目标(切忌对自己太挑剔,以及制造高不可及的期望目标),比如,在前一次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50分,然后分配到各科。
其次,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要保证每天六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中午必须睡眠半个小时,以及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文娱体育活动),并用白纸黑字写出来,然后按部就班,以恒心和毅力每天坚持不懈地完成计划。
第三,每天上床之前检查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如果自己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计划之后,你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褒扬,比如,今天我做的作业这么多,想不到我的效率如此高,今天完成了这么多作业,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甚至比别人又多学了一些知识。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愉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当然也就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也会缓解或消除心累的感觉。
第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使自己在面对学习时有一份愉悦和快乐的心情。同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现状,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我们尽到了自己最大的有效的努力,我们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师长以及帮助过自己的人,那么就不必介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过分地要求,对成功太过的在意,那么成功也就会逐渐走向你而与你相拥。当你这样去想、去做的时候,你的压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减轻了。
第五,要合理地安排用脑时间。学习是生活的一个部分,劳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形成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规律。“一张一弛”是古人总结的经验,必要的休息和娱乐是需要的。如果你每天只有学习一项内容,生活的其他内容全部都没有,恐怕大脑就会罢工了。
第六,要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身体的疲劳会导致记忆力的迟钝,充沛的精力才能有效地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因此,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要把学习和锻炼对立起来。参加锻炼特别是集体活动,对于疏散紧张的精神,缓解疲劳都有帮助。不知你听说过没有,学生当中流传这样一个公式,叫做8–1﹥8。意思是:每天花一小时(分散锻炼时间的总和)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要比整天埋头念书学习效率高。现代科学证明,这个公式确有其道理。因为进行适当的活动,可以使神经中枢兴奋起来,更有利于记忆和学习。但是,在肌体生病,疲劳的时候,不要坚持完成平时的任务,要知道人并不是机器。
第七,学会弹性学习。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学习,为此,在安排计划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不管学习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只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迎接高三繁重学习。
第八,科学用脑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每天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②每天要保证七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③两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肢体活动10分钟;④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课程(最好是文理科)间插复习或者两种方式(阅读和解题)间插学习。如果按照注意力集中的规律适时交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样就可以使大脑疲劳区域得以休息,休息区域进行工作,这样既不妨碍大脑疲劳区域的休息,也保证了大脑“食欲”的大增,当然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的高速运作。交叉安排有以下两种方法:①不同学科复习时间的交叉安排,比如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按照文理交叉的形式安排,不要长时间进行一门课程的复习;②不同学习形式之间交叉安排,比如记忆、解题、阅读和知识整理等活动交替安排。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可能有所不同,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切忌打疲劳战。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