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的我有许多恐惧(2)
(2008-08-20 07:48:29)
标签:
最美丽的观众大学生心理指导校园 |
分类: 恐惧 |
杨老师:
你好!我的信件发了很多人可是他们都不理我,直到碰到你,我很感激老师,又有问题劳烦老师了。
我不知道是怎么了,总喜欢关注别人在干什么,了解别人的动态,总喜欢跟人比,又时时自卑,看到别人做出了成绩,自己心里不舒服,就拿考8级来说吧,我的心里巴不得我比较亲密的人都考不过,就我考的过,我有好的东西资料藏的紧紧的,反过头来,想方设法想知道别人有什么好的东西,有时上网,和同学坐在一起上,我时不时的瞄瞄他,看看他在干吗,有没有他进去的网站我是不知道的,他一直在看什么,而和他一起上的我,很是焦虑,无法关注自己的快乐,很烦,有时感觉有点贱,可是我就是有这样的想法,无法摆脱,遇到比较强的人,我一般选择逃避,对人也过度设防,无法真诚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一团糟哦,请问我如何摆脱目前的情况,谢谢!——博保
博保同学:
你好!关于你的这种心理,其实我在读书特别是在上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出现过。比如别的同学看什么书,我要看一看;别的同学成绩比我好,我也会像你一样“自己心里不舒服”,当然有时候还会来一点“阴招”(在复习最关键的时候,邀成绩有可能比我好的同学出去玩等)。其实这些都是人的正常心理表现,比如,“总喜欢关注别人在干什么,了解别人的动态”是好奇心理在起作用;“看到别人做出了成绩,自己心里不舒服”,其实这是嫉妒心理的最早期表现——往往藏在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之中。如自己与某同学好,对于他的优势、地位并不想攻击和疏远,不过每当想到他的优势,心理就有一种淡淡的酸涩和不如意。说白了这种嫉妒心理是人人都具有的,不过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只要我们在与他人的比较之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那么我们下功夫去努力,赶上和超过他人OK了。
其次,你很可能具有敏感、急躁、好胜等性格以及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就意味着自己失败的思维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有意识地努力克服敏感、急躁、好胜等性格,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钻死理,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往往会有想不到的转机。同时树立信心,勇敢乐观地面对挫折;不做完美主义者。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也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同时在看问题时不可太绝对,要学会相对比较,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第三,发挥自我优势。花有千种,人生各异。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优势,追求事事超人,样样在前,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有些地方你不如他人,但却在某一方面你比别人强。所以你要学会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学会正视与他人的差距,扬长避短,发现并开拓自身潜质,不断修炼和提高自己,力求改善现状,开创工作与生活的新局面。
第四,培养豁达的人生态度。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之上,每个人都有适合于自己人生所扮演的角色,只要你定位准确,并按所定之位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就会有良好的结果和归宿。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必须有勇气承认所有的人都有比自己高明的地方,但是你也有高明和优越的长处,从而你要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和创造自己。这样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而走向自信、自立、自强,而远离嫉妒的狭隘境界。
第五,增强自信心。凡事要有一个必定成功的信念。这一信念反映在自我心理之上,就会催人奋进,精神倍增。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要有充分的自信,对事物发展前途持乐观态度。自信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平时要注意及时抓住播撒自信种子的机遇,清扫、铲除危害自信心成长的杂物,让它在一片洁净、湿润的沃土上得到生根、开花、结果。在自信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抱负机制,来满足自己上进的心理需求。抱负机制不宜定得太高或太低,定得太低,激发不出自身奋斗的热情;定得太高,超过了自己能力的范围,达不到目标易引起挫折感和失败感。所以目标要适宜,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第六,扬长避短。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公正、全面、合理、准确的评价自己的方法,对优点既不沾沾自喜,对缺点又不顾影自怜,要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以补偿自己的不足。
第七,对于“总喜欢关注别人在干什么,了解别人的动态,总喜欢跟人比,又时时自卑,看到别人做出了成绩,自己心里不舒服”的心理,前面我已经说了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其自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只要你不再去在意它,也而不为此烦恼,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慢慢地你的心绪就会放松,久而久之,当你真正不把它当回事儿,真正把心绪放松之后,那么你“很是焦虑,无法关注自己的快乐,很烦,有时感觉有点贱”的心理表现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第八,开放自我、真诚、坦率地把自己交给他人。要主动亲近他人,关心他人,因为交往是一个互动互酬的过程,所以别人也会对你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尽量缩小与同学伙伴之间的差异。即不清高自傲、脱离集体、高高在上,也不自卑多虑、脱离同伴、索然独处,从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应与同学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所以要打开心灵的窗户,让新鲜的空气透进来,使你主动与他人接近,加强沟通与融洽,那么你一定会快乐和愉悦起来的!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你选择参考,你的朋友杨永龙祝你自我调节和调整成功!
杨老师:
你好!我对使用手机还是很不放心,比如说晚上不关关机啊,每天要不要带在身上,我很苦恼,就怕它伤害我,可不可以24小时都装在口袋里啊,很烦,一带在身上就手心出汗,晚上睡的时候,又急。我该如何是好啊。谢谢——博保
博保同学:
你好!关于手机以及我们经常所用的电子器材对人的辐射问题,前面我已经给你谈到它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关机也好不关机也好,全凭个人的习惯而定。近十年来,我每天都把手机别在裤带上,有时候出去和衣而卧的时候,也没有取下来或关机,我的身体机能状况都表现得非常好,更何况我还有比较大的烟瘾,你想一想你的手机对你有多大的危害呢?我查看了网上不少有关手机危害的报道,许多都是在探讨的观点,任何一家跟踪研究手机辐射问题的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也还都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手机和移动基站会对健康造成威胁,所以现在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使用手机。
当你出现“比如说晚上不关关机啊,每天要不要带在身上,我很苦恼,就怕它伤害我,可不可以24小时都装在口袋里啊”而烦恼和焦虑的时候,以平常心来对待,也就是当出现为手机辐射而烦恼和焦虑的时候,只要你能做到紧张就紧张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其自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你不再去在意它,不去管开机或关机、装在身上或掏出来放在别处,也不为此烦恼,那么烦恼和焦虑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其次,在烦恼和焦虑出现时,不能紧张,不能强迫它消失,而是坦然接受,以放松的心态对自己说“想就想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慢慢地你心绪就会放松,对手机辐射恐惧的出现也没有那么恐惧和紧张了,久而久之,当你真正得到了放松之后,烦恼和焦虑也就逐渐消失了。
再次,转移注意力。当反复考虑“比如说晚上不关关机啊,每天要不要带在身上,我很苦恼,就怕它伤害我,可不可以24小时都装在口袋里啊”时,思维会专注于一点,这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的烦恼和焦虑状况,马上去做感兴趣的事或听音乐,这时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感兴趣的事或音乐上,就可能会忘掉所联想的情景。
最后,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下面给你寄去前一段时间我所看到的一篇文章,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帮助:
走在命运的左岸
外边风卷雪花,刮得正紧。他坐的这辆车像一个哮喘病人,每走一段都要喘息半天,虽然他在心里不断地默念祈祷着,希望能够坚持到终点站,但车终于还是在一处荒凉的地方抛锚了。
他跳下车,狠狠的骂了自己一句:倒霉蛋。是的,他越来越发现自己是个倒霉蛋了,因为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厄运他都赶得上。譬如,已经失业几个月的他,今天要参加一家公司的面试,本来机会很难得,不能错过,可是阴错阳差,他偏偏乘上了这样一辆破车。
大多数的乘客都徒步往下一个站点赶,他也一样。有一个50多岁的男人,敞着怀走在他的旁边,看起来走在这样的雪天里,男人还颇有兴致,一边走一边哼着歌。
“大哥,你不觉得我们今天很倒霉吗?”他走上前去,和男人搭讪,“不,很久没有在这样的雪地里走路了,抛锚的车,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男人依然兴致盎然。就这样,他俩搭上了话。一路上攀谈,让他了解到男人的一些往事:碰到过许多赏识的人,也得到过不少陌生人的帮助和爱。谈到后来,他都有些嫉恨这个男人了,因为除了幸运,男人遇到的还是幸运。
终于走到了下一个小镇。临分手时,男人送给他一张名片。他才知道男人是个作家。在名片的背面,印着这样一句话:命运是条河,左边是幸运,右边是厄运,我始终走在命运的左岸。
怀着对这位作家的浓厚兴趣,回去之后,他在网上搜索了男人的名字。果然名字的后边是一大串作品,然而,首先吸引他的,是男人的简介:三岁丧父,十岁辍学,卖过冰棍,做过民工,遭遇过车祸……。天哪,他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男人竟然是一个厄运连连的人。
他猛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个世界上,有着这样一种人,在他们心灵的天幕上,痛苦和磨难已经被大风吹尽,而蒙受的恩泽和爱,像星星一样在记忆里熠熠升辉。他们乐观昂扬,从不抱怨。生活中,即便只得到一枝绿色,却怀着对整个春天的感恩。
那天,他在案头郑重写下这样一句话:
命运决定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只要不苛责生活,时常怀着感恩之心,谁都能让自己始终走在命运的左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