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婚姻
现在苗族男女婚姻都实行自由式,由男女双方通过游方建立感情,少数征求父母双方同意,由媒妁说合。
自由婚姻全过程由青年男女作主张,对话唱歌,相互沟通情感,情投意合后,由男方父母托媒到女方家提亲,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就算订婚。如女方父母不同意。男女双方爱情坚贞不屈,就采取逃婚婚配。逃婚在十三天之内,女方家派人找回,婚姻解除。十三天之后,男方请酒,终身婚配已定。
游方为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选择配偶的公开社交活动之一。白天一般在寨子周围有风景的树下。晚上在寨子内固定的游方堂。每个寨子都有一至三,四个游方堂,由姓氏或居民的多少而定。晚上有方地点一般在母亲能监听的门前或院坝。无论是白天或是晚上,都是男青年先到,用吹口哨,木叶等为信号。女青年听到后,即换上新衣邀约女伴出来对歌,谈话。女方对所有来客都十分礼貌,盛情,如有称心的,即抓住其心理,除唱情歌,盘问等外,有些还送些小礼物,如手圈,戒子,围腰等,使其散后再来。他们说话可对歌,大多在集体场合中进行,内容健康,充满着欢乐和真诚。如男方有轻妄之举,必遭女方冷眼或众口谴责。经过多次游方活动,双方都有意的,即进入单独接触,进一步深谈了解,加深感情,交换银饰,衣物等。再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即定立婚约,择日成亲。如有一方反悔,退还信物。
媒妁婚姻是:一是男女双方经过游方,感情达到一定程度,愿意结合,然后男方请亲友去说合,征得女方家同意即可定亲;二是老人提议,请人撮合。
女家答应后,男女再去游方,同意即可定亲。男女双方需进一步加深了解,建立感情,待条件成熟后结婚。
苗族婚礼有古典式和自由式两种。古典式系媒妁婚姻使用,农历十月苗年举行,年初二,男方家族数对男青年壮汉抬糯米饭一篓,雄鸭一只,鲤鱼数条于天黑前到女方家,女家房族围十桌拦门酒迎接,接亲的逐桌喝一碗或一牛角酒过关,进入女家,当晚女家宴请,接亲代表点交礼金钱后开席。宾主开怀畅饮。第二天上午重开宴席,至九时许,新娘母亲及其家族,亲友一一给接亲众人系飘带,每系一根敬酒一碗。献完飘带,新娘出阁,左手接过妈妈送的一把伞后,左脚跨出家门。众亲姐妹盛装陪同,众哥弟随后压阵,浩浩荡荡来男家。女家除送接亲众人雄鸭一只,糯米饭一篓,鲤鱼数条到男方家祭祖外,还送糯米饭一挑或一箩,挑到半路让人抢光,象征吉利,富户还送馄猪一头。新娘到大门口,由男方父母双全的姐妹接伞,新娘左脚跨进屋。新娘对堂屋摆好的糯米饭,鱼,酒等用手帕一扬,象征掐食祭祖。接伞人的母亲代新娘掐食,给新娘敬酒,取出碗中钱给新娘,后把其饭,鱼给众人吃。接伞人领新娘进房休息后,挑新郎家的水桶到井边挑水,一桶三瓢,一桶五瓢,新娘在大门口外用右肩接,右手掌,挑到灶房。男家当即杀猪宴请,房族,邻居,亲友前来祝贺,送米,酒,钱,衣服布料等礼品。筵席设于堂屋,摆长桌,论资排辈就座。送亲男女安排在邻居,由男家兄弟姐妹分别款待。长辈致词,掐食后开席。酒至数巡,新娘敬酒。凡被敬酒者,送一至十数元钱,以表示新娘成家立业。敬酒完毕,共饮欢歌。新娘当晚由送亲姐妹陪宿,第二天于送亲兄弟姐妹返回娘家,男家众女端酒送行数里。到第二年栽秧时节,新郎父亲(或同龄人数人)挑着糯米饭去喊,住十天半个月后又会娘家,到秋收时又去喊。后就自由往来。在这期间,新娘海还自带自家的米到夫家合煮,举行简单仪式,才能揭夫家的甑盖,在夫家长期落户。自由式婚礼一般于栽秧前或秋收后举行。男方房族数对男青年带糯米饭星夜赶到女方村寨,在约定地点见面接头。女方将衣物交给新郎,姊妹送行。男方分给女方糯米饭和花线钱后起程。次日凌晨到男方家,按古典式举行仪式。第三天两个男老(壮)年人带鸡一只到女方家报信,当天回转。十天半月后,女家几对叔伯兄弟到男方家讲礼金钱,男家杀鸡或杀猪接待,次日喝窜寨酒,第三天接新娘回家。经过这一认亲,婚事即告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