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思想之家 |
3.民富与国富相同一论。强调国富丝毫不否定民富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有了民富,才有国富的可能,民富是必要的条件。从经济方面来看,民富可以多收税,税收增加国家就会富裕。国家要兴盛,一定要国富。国富兵强,诸侯就服从他的政令,“藏富于民”并不是说以牺牲“国富”为条件。从政治方面看,民富就会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必尊上畏刑,尊上畏刑就易治理。反之,民贫就会离乡轻家,离乡轻家就敢于犯上、敢于违法,犯上违法就难以治理。
4.“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管仲与齐桓公的对话说:“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管子》认为,务本之道在于经营民心,争取百姓。达人民之所愿,予百姓之所需。尽量做到“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即“从其四欲”、“去民四恶”。要求齐桓公竭诚听取民众的意见。
5.“与时变”的创新精神。管子非常强调管理者的创新精神,“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是对其创新思想的高度概括。“不慕古”反对的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留今”是提示人们不要受现实所惑,陶醉于今日的成就中;“与时变”倡导的是因时而变,顺应潮流;“与俗化”即随着习俗一起发展。所谓“俗”,是指民间自然形成的事物,而非因循守旧制度之规定,这其实就是一种制度创新。
6.诚信者获益的管理思想。管子把诚信之德与物质利益挂起钩来,认为诚信之人必得利益;只有让诚信之人富足,人们才会去履行诚信之德。管仲认为,“天下宾服,有海内,以富诚信仁义之士,故民高辞让,无为奇怪者”。在这里,管仲主张推行的是让诚信之人获得利益的政策或营造诚信致富环境。
7.德能兼备的标准。管子认为,国君选贤任能,要举拔有德者给子爵位,举拔有才者就任为官。把德行置于功劳之上,不因年龄而埋没人才。选贤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选贤还应做到“不以年伤”,即选用人才不应受年龄的限制,从而否定了资历主义。管子强调考核官员的内容主要有三:一是德望与其地位是否相称;二是功绩与其俸禄是否相称;三是能力与其官职是否相称。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5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中国历代都有着至今看来仍不失其价值的管理实践,长期的管理实践产生了丰富的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