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有需求后有产品.险企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2010-12-27 22:03:03)
标签:

中国

保险市场

外资企业

人海战术

保险公司

刚刚看了一档节目.谈到目前我们中国国内的化妆品市场有90%被外资所掌控.国内民营及国有企业份额仅为10%.外资企业在进驻中国市场,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市场之前,先做了大量的数据调研,从而研发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产品出来,并且做好相应的渠道推广,立即占用当地市场.而这些因为消费者不同需求所做出的改变,我们的民营企业是没有的.所以民营企业被外资企业取代成为不争事实.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外资第二大吸引国.许多外资企业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在外资进驻的同时,我们自己的企业如何抵御这种被替代的风险呢!?"支持国货",有时候真的成为一个非常空洞的口号.支持国货的前提,必须得是国货足够过硬.今天,谁也不可能退回小国寡民,闭关锁国的状态.在可挑选余地更多的情况下,为什么消费者要选择国货从而放弃质量更过硬.价格更优厚的外资品牌?!显然这是不可能的.看来,我们内地的企业必须实现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一谈到这个话题就使我联想到了我们国内的险企.不客气的说,我们大陆地区的保险市场,特别是人身保险这个领域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处于一种"被保险"的状态.许多消费者在亲戚朋友的怂恿下莫名其妙的购买了保险,多年后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购买的是什么;两全分红类的险种长期占领着保险的主流市场,被作为储蓄的替代品,并未将保险的保障本质发挥到最大功效;保险公司并未在前期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方面花费过更多经历.相反依靠人海战术,以影响力中心的形式销售保单.使得保险行业始终维持着近乎300万人的庞大营销团队.并且在社会上,并未获得良好声誉......

 

个人认为,上述提到的三种现象,在未来10年的中国保险市场极有可能绝迹.

 

1.随着保险意识的推广,消费者对保险的认识开始区于正确的轨道.另外,随着信息的透明化,保险条款不再神秘.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某家公司的某款产品前,可以在网络上自行阅读到产品的全部条款.并且可以做出合理比较.保险公司想做到"一家独大"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2.随着预定利率的放宽与调整.会有更多的新公司为了抢占市场,愿意生产保险利益更加优厚,费率更加低廉的产品.从一般规律来看,市场对于物美价联的产品是必然带有倾向性的.另一方面,随着投资渠道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对于投资领域的选择权越来越宽泛.那么,保险投资的收益是否还可以吸引客户,成为一个未知数;

 

3.人海战术必然会被市场淘汰.随着消费者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对于服务品质的要求必然是越来越严格.那么,很多不符合标准的营销人员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从行业自身来说,保险代理人的生存状况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及质疑.如何让这个庞大的营销队伍拥有最基本的福利保障?!显然,保险公司是不可能给这270万人全部给予基本福利保障的(成本太高).

 

从需求到产品到行销渠道.归根到底一句话;到底是先有需求还是先有产品!?这个问题真的值得险企的各位领导好好考虑一下.从90年代初到现在,不断有国际知名的百年老店进驻中国保险市场.不断有先进的营销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从AIG到保诚.安联.ING,从专署代理人到电话行销再到中介渠道营销.从泛华到willis再到marsh.明天,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国际金融巨头要成为国内险企的竞争对手.那么,我们国内的险企如何还能确保在国内主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我们国内的险企,如果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把保费交纳到我们的帐户?!说真的,要完成这个救赎.我们需要做的还太多太多.....

 

 

 

 

http://www.5dbaoxian.com  我的保险我做主 明亚_北京保险超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