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七组数据来看A股不缺钱

(2025-04-02 16:19:04)
标签:

公众号huangyq8128

分类: 证券市场

由七组数据来看A股不缺钱

 

从今年已披露的七组数据来看,A 股市场的资金供给呈现多维度扩张态势,政策引导、机构配置和市场机制共同构建了 不缺钱 的底层逻辑。以下从七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财政资金定向注入: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战略撬动效应

今年已安排超 23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 两重 建设(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这一举措具有三重意义:

1、政策信号释放: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表明财政政策正以 精准滴灌 方式支持关键领域,如科技创新、城乡融合等,直接提振相关行业盈利预期。

2、资金乘数效应:参考历史案例(如 2020 年抗疫特别国债),财政资金可通过产业链传导带动社会资本跟进。例如,基建投资每增加 1 元,可撬动约 3 元社会投资,形成财政 - 产业 - 股市 的正向循环。

3、流动性外溢:虽然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实体经济,但通过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传导,可能间接提升权益市场风险偏好。嘉实基金分析指出,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有助于缓解债券市场 资产荒,促使部分资金转向股市。

二、机构资金扩容:理财与险资的 活水 注入

沪深交易所修订承销细则,将银行理财(近 30 万亿元)和保险资管纳入 A 类配售对象,这一政策调整的影响深远:

1、增量资金测算:若理财资金将总资产的0.5%(约 1500 亿元)从债券挪至网下打新,叠加险资的配置需求,中长期资金增量可达数千亿元。

2、结构优化:理财和险资的加入打破了公募基金主导的网下打新格局。以科创板为例,A 类投资者的配售比例提升至 70%,理财资金的 固收 + 打新 策略将增加新股定价的稳定性。

3、实际案例:2025 年一季度,已有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 打新策略 理财产品,如招银理财的睿远稳进 系列,首批规模达 50 亿元,重点参与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申购。

三、上市公司分红:真金白银的信心背书

截至 3 月底,沪深两市 748 家上市公司宣告 2024 年报分红,金额合计 9544.6 亿元,这一数据背后有两层含义:

1、现金流健康度:高分红企业通常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以贵州茅台为例,2024 年分红金额达 650 亿元,占净利润的 51%,此类企业成为长期资金的 压舱石

2、再投资潜力:分红资金的再投资比例约为30%-40%。例如,工商银行 2024 年分红 1085 亿元,若其中 30% 通过 ETF 或基金回流股市,将带来约 325 亿元增量资金。

四、银行资本补充:金融体系的 稳定器

四大银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合计增发 5200 亿元,看似短期分流资金,实则强化市场信心:

1、资本充足率提升:以邮储银行为例,增发1300 亿元后,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从 10.8% 提升至11.5%,增强抵御风险能力,间接稳定金融板块估值。

2、信贷扩张能力:银行资本补充后,可释放约 5 万亿元信贷额度,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经济,这些领域的企业盈利改善将传导至股市。

五、国有大行实力:万亿级资金的 蓄水池

截至 2024 年末,六大行总资产近 200 万亿元,日均净利润 38 亿元,这一数据揭示了两个趋势:

1、流动性中枢:银行体系的高流动性为市场提供了安全垫。例如,工商银行 2024 年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达 30 万亿元,可通过逆回购、MLF 等工具调节市场资金面。

2、理财子公司发力:六大行理财子公司管理规模占全市场的 60%,其权益投资比例若从当前的 0.5% 提升至 1%,将带来约 1800 亿元增量资金。

六、险资投资转向:权益资产的 风向标

五大险企 2024 年净利润大增 77.72%,主要得益于权益类资产表现,这一变化具有战略意义:

1、配置比例提升:中国人寿 2024 年权益投资占比从 12% 提升至 15%,若全行业跟进,预计可带来约 3000 亿元增量资金。

2、长期资金属性:险资的平均久期为 15 年,其增持蓝筹股(如中国平安持有工商银行 H 股比例达 7.2%)可降低市场波动。

七、央行流动性管理:短期资金的 调节阀

3 月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 1000 亿元,这一操作的影响包括:

1、利率传导:逆回购利率维持在 1.8%,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3 月企业债券发行利率较上月下降 20BP,刺激信用债市场扩容。

2、市场情绪:逆回购操作释放政策宽松信号,3 月最后一周 A 股成交额环比增长 15%,融资余额增加 200 亿元,显示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

综合结论:资金面的 四梁八柱

1、政策端:财政与货币政策形成 双轮驱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和逆回购分别从长期战略和短期流动性层面支持市场。

2、机构端:理财、险资、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优化资金结构。

3、市场端:高分红、再融资和回购形成 资金闭环,提升市场内生稳定性。

4、外部端:北向资金 3 月净流入 200 亿元,ETF 资金年内累计流入超 3000 亿元,显示内外资同步增配。

整体来看,A 股市场的资金供给已形成 政策引导- 机构配置 - 市场循环 的良性生态,为中长期慢牛奠定基础。近期大盘的低迷只是特殊时点的短线调整,由周二大盘的止跌起稳就可看到短线调整的底部已到,有望迎来利空出尽是利好的转势行情。

至于操作上关注的个股,由于大盘板块轮动较快,周二走强的医药个股不再建议追高,可持续关注上两文提示的个股,毕竟有利好总会兑现。北大荒(600598)、苏垦农发(601952)、一拖股份(601038)、大禹节水(300021)、扬农化工(600486)、隆平高科(000998)、安徽建工(600502)、中粮工科(301058)、新洋丰(000902)、吉峰科技(300022)、协创数据、建发股份、国电电力、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拓普集团、成都先导、会稽山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