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外呼求爱会发生什么

(2019-03-21 21:14:00)
标签:

教育

情感

心灵

育儿

杂谈

分类: 孟迁思语
向外呼求爱会发生什么


有一句名言:人们所有的行为,不是对爱的表达,就是对爱的呼求。这句话重在宽恕,意在无罪。放眼望去,全世界、全人类、所有时空、所有生命的呈现,不是对爱的表达,就是对爱的呼求。

 

对爱的表达不用讲了,它本性就是爱,就是自然地表达,“心安自然仁慈”。心在正常的时候,是安的;而不正常的时候,就是妄作,才不仁慈。而对爱的呼求,它当然是无罪的,就像小孩子口渴了会喊会叫一样,也是自然的。

 

但是意识只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探寻一下,呼求爱会发生什么?

 

其实,当我向外呼求爱、寻找爱的时候,我必然会遇到恨。为什么呢?因为你绝对不会寻找你已经拥有的东西。你有钥匙,还会找钥匙吗?当你寻找、呼求的时候,你就是自认匮乏,在为自己的匮乏作证。即便你本身是圆满的,但你认定了匮乏,你就屏蔽了圆满,感受不到圆满了。

 

当你向外呼求爱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呢?你在寻找偶像啊。无论这个偶像是什么,它可能是一段亲密关系,可能是一个孩子的出生,可能是一笔生意的达成,也可能是提高知名度、影响力等等,花样翻新、无穷无尽。

 

偶像是什么?偶像就是我们用来取代天国的东西。只要你对任何一事一人有具体的期待,你就是在树立偶像。你等于在说:“我没有天国了,请给我一个偶像。偶像才是真的,天国不是真的。天国满足不了我,偶像才能满足我。”树立偶像就是在做这样的声明和实践。

 

发出这种呼求的是谁呢?不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而是那颗心灵。是心灵认定分裂发生了,认定它丧失了一体圆满,然后就透过这一个一个幻化出的个体,在世间寻求。然而,心灵只可能在一体自性中获得满足。当它把这个置之脑后而不顾,只是向外呼求的时候,它不可能获得满足,因为外在始终是无常的、有限的。当他不能获得满足时,他就开始恨了。一个人吃不饱、缺水喝、睡不着觉,他能不恨吗?心灵就是这样的。

 

“观念离不开它的源头”,我们所有的观念只有两个源头。

 

更究竟地说,其中一个源头是假的,是我们认定了它,它才好似存在的。这就是“分裂发生了,我们成为无根无源的个体,成为分裂的一部分”。这个假源头不是真的,只是显得像真的一样。即便这样,它也已经足够折磨我们的心灵了。就像看电影,你看到残暴看到羞辱的时候,你也会生气、悲伤、流泪、难以释怀。你认定它,你就会体验到它。这一源头所发展出来的知见,就是获取不成、恼羞成怒。

 

另外一个源头,就是真实的源头,“分裂没有发生,我仍是上主所创造的我。我仍是一体自性。而这个自性与上主、与一切万物都是连为一体的。”基于一体自性这个源头,生发出来的知见和信念,就再也没有获取、争取、占有之念了。它只知给予、只愿分享、只给人给万物自由、祝福和支持。它如此自然地延伸它的圆满,因为这是爱的自然属性。当你没有获取心的时候,你的失落、愤怒、怨恨是不可能的。

 

出于两个源头,就有两条线。一条是认同分裂,必然匮乏,然后就向外呼求。如此,必然无常和有限,也必然不能满足而生出怨恨。另一条线是分裂没有发生过,爱把我打造的犹如它自身一样,我仍然是上主所创造的我,我的源头和我一直在一起,上主和我同行于完美之境,我的行住坐卧都在祂内。在这个源头和线索下,就生发出给万事万物、给所有人祝福,给他们支持,给他们安慰、容纳、敬重、感谢、欣赏和拥抱。

 

这两条线也产生了各自的循环。

 

想要获取的这条线,其循环就是取悦。而取悦必然不成,因为取悦状态下,对方不会感到你的爱,他也不会爱你。即便对方爱你,你用这样的获取心去对待他,你也不能满足,因为你的根源是匮乏,你体验到的也只能是匮乏。总之,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向外求,然后不满,然后想“他不爱我,我为什么要爱他”,然后进入恨的循环。而你恨他,又导致他也恨你,于是无限循环下去。

 

另一个循环是爱的循环。你爱,对方的爱就被你唤醒,爱本身是圆满无限的,它只会越来越多。爱只会吸引爱,爱也就会吸引到爱。这样就会越来越多地流动循环下去。

 

世间之物,给出就没有了。而生命之物——爱,是越给越多的。你给,就会感到有,你的给出就是你的接受。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无论在真相层面,还是在人间,都是遵循这个法则的。

 

什么是特殊关系和神圣关系呢?

 

特殊关系就是恨的关系,就是基于分裂之念而产生匮乏、罪咎,所营造出的呼求性关系。它认定了某个偶像,然后去呼求,呼求不到就恨。而只要是呼求,就必然失落。所以,恨是它的结局。

 

神圣关系就是爱的延伸关系。它没有任何期待,免于需求,因为它的源头就是圆满,一无所求、一无所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