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的不是“我自己”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思语 |

有一位妈妈和女儿出去玩,在路边看到三袋木屑,女儿想带回家给自己的小仓鼠当被子。虽然女儿很想全带走,或者至少带最大的一袋,但妈妈不同意。俩人商量后,女儿带了最小的一袋儿。回到家以后,妈妈有了一个纠结,她后悔了:“为什么就不能让孩子带最大的一袋呢?这个界限究竟在哪里呢?”
妈妈有很多疑惑和不安,就去问朋友。而这位朋友也困惑了,心想:“我该怎么引导她作出改变呢?我经常把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加进去,越俎代庖,那样不好。我该怎样引导她连接上自己的内在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呢?”
我们心中有一个倾向,当我们在具体的事件当中,面对具体的人的时候,我们很想知道怎么做才对,怎样才更好。这没问题,我们学习成长,我们有进取之心,都很好。但是,我们需要带着轻松的心态在这里,因为,你怎么做都不是关键所在。用围棋的话讲:输赢不在这儿。输赢在于你内在的爱,在于你基于信任的敞开。你知道,你靠的不是你自己,你知道,引领和把控一切的是圣灵,尤其是你同时知道,在世间层面,没有完美存在。
假如我们要编一部电影,叫“孟迁的觉醒”。孟迁的觉醒不是靠他这个人,而是靠他忆起他不是这个人,他是这颗心。心灵做了一场梦,梦出这个世界,他以梦中的这个身体经验一切。在这个过程里,因为他的本质是爱,他也会尽力去爱。但是作为一个身体,他很有限,他有不知道的时候,有察觉不到的时候。这没关系,因为这是梦。
实际上,当我们想要做得更好、更对,又把这个看得很重的时候,基本上我们就是在小我的频道里。因为接下来我们就会罪咎,接下来就是“我为什么就不能够让孩子带那个最大的一袋?”“我为什么不能更宽容、更有弹性、允许度更高呢?”“我为什么不能更有智慧,对所有的界限更清晰和笃定呢?”这些罪咎接踵而至了。
人们这么怕犯错,就是把幻相当真了。包括那位朋友不知道怎么回应,害怕自己越俎代庖,想要合理应对,好让对方连接到自己的内在智慧。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够操心的。我们就凭当时的感觉,去分享自己的认知就可以了。我们的分享如果帮不了对方,那太正常了。因为能不能帮到对方,是当事人自己决定的。他如果准备好了,树上掉下一片树叶都能让他开悟。他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你说的再对,对他也没用。所以,你别用那些结果评价自己了,我们不知道这些,我们了解不了这些。别人是否准备好,是否能够接受,我们不知道;我们讲的话是否能够帮到对方,我们也不知道。但是,你出于爱心去讲,你没有改变他人的期待。如果他人不听你的,你没有意见,你能够允许。你并不保证自己就一定对,而只是单纯地分享自己的理解。这种分享就是轻松和健康的。
当然,分享的方式和效果跟个人特点也是很有关系的。比如,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是职业的学习者、分享者,我天天在咨询里跟人学,在生活里跟人学,我除了学,没有其它的事情。我这样的学习力度,自然会导致我在跟别人交流,与人沟通,理解别人的时候,会有一些优势的。就像下棋,专业棋手一天下十几个小时的棋,而一个业余棋手,几个月下不了一次棋,这是没办法相比的。
如果你对此非常在意和重视,你用心去练习的话,你的沟通、理解能力,更准确地感知和表述能力,的确都是可以获得提高的。然而,即便如此,如果我给出的建议不符合对方,如果我没有准确地理解对方,那也是再正常不过了。我一点都不会惊讶,不会觉得挫败,我会说:“OK,那我帮不到你,相信你在其他方面会获得帮助,你自己的内在智慧会引领你。”如果我理解错了对方,我会说:“对不起,我理解错了,那你愿意再跟我讲一下你的情况吗?”所以,我不觉得那是个事儿,我们不需要觉得那是个事儿。
帮不到对方、理解不到对方、听错了对方,都不是问题,我们不要把自我放在里面,想“我做得怎么样?”“我是不是很有能力?”一个健康的方式,就是“我不那么在乎自己的对错”。我做的不对,我就由此学习、改良、修正。我不是必须要怎么样,而是我发现一种可以改良的办法,我就自然地去改良。这是一种顺遂,是一种自然。以这种轻松、安心的感觉,去分享,去进行自己的人生角色,无论是当老师、父母、子女、朋友,还是做丈夫、妻子,做老板,都OK,没关系,犯不了多大的错。
输赢不在这儿,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都不是事儿。
我允许她拿大的一袋儿,比我只让她拿小的一袋儿,看似允许度更高一些,但是这个允许度的提高还有很大的空间,我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我永远也提升不完。我们不是要等到把自己提升到一个完美的自我,才能够觉醒,才能够回归的,而是我们知道并相信什么是真的,我们只相信那个,就觉醒了。因为我们依靠的不是自己,而是真相本身。
我们出于怎么更好、怎么更对去探讨,这很好。但我们要带着轻安的心态去这样做,我们自然地去改良、进步和训练自己。但是我们的希望不在于有一个更好的自我,而在于我们的自性。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毁灭不了我们的本性,所以,我们是平安的,犯点错没关系。引领我们全体觉醒的是圣灵,祂会善用一切。你觉得你犯了一个错,但圣灵可能利用你的错去发挥更大的价值;你觉得你这样做才对,你很执着地去做,那你也可能妨碍了圣灵。所以,我们不知道,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去做,顺遂地去做就好。
我们靠的不是自己,我们是副驾驶,而圣灵是主驾驶。圣灵自己认识路,祂会开车,驾驶技术非常好。祂只会问我们:“你愿意去那里吗?你有多愿意?你真的愿意去吗?”你真的愿意觉醒吗?你真的愿意放下所有的特殊性回归一体吗?我们说“有点愿意”。祂就会带我们上路。但是,我们在路边又看到花红酒绿,又不想跟圣灵走了,要继续玩。这个时候,圣灵也不着急,祂就停下来等我们。
再比如,在圣灵的车上,你经过了一段路,勾起了过去的一段伤痛回忆,你非常害怕,不敢进去。这个时候,因为你彻底的不信,完全在恐惧当中,圣灵也会等你,等你平静下来。然后,等我们平静下来之后,我们会想,或许还有其它可能,让圣灵试一试吧。这样,我们的觉醒之路就又有了进展了。
我们靠的不是自己。我们在世间也不可能做到完美。基于有限,从这个角度看是完美,从那个角度看就不完美了。你心里满满地是爱,想爱这个屋子里的每一个人,但你能保证每个人都感到爱吗?不能;你能保证别人不计较吗?不能。你一点儿都保证不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是非常有限的,你不能追求完美,你只能追求诚实。你不能对结果报什么期待,你也不能立什么标准,因为转换一个情境和角度,标准就不是正确的标准了,就需要改良了。
重要的就是不要进入罪咎和恐惧,始终用爱和信任去经验这一生,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重要的是爱,用爱去看,而不是其它的结果、表现、能力。使用自我,用自我去体现自己的正知正见,但不要想去经营自我,不要去打造一个更好的自我,那总归都是有限的,也是打造不完的。我们靠的不是这个,我们靠的是一无所缺、永不变异、圆满完美的自性。
当我们在信任和安心当中的时候,慢慢地,我们就会接收到圣灵的灵感,觉得怎么做更合适。即便我们做错了,也没关系,因为只要我们信任了,圣灵就会安排一切。当我们想依靠自己,紧抓一个东西,达不到就很不安的时候,那一定是在小我的频道。如果我们选择小我频道,那么,圣灵就只好被动等待,尽管祂随时愿意帮我们,也知道怎样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