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不要给孩子转学

(2018-12-30 20:02:07)
标签:

教育

情感

心灵

育儿

杂谈

分类: 孟迁思语
要不要给孩子转学

一位朋友为孩子的转学操心烦恼,我说:“不是说不能换学校,但在平安中随心转学,和把转学当成救恩是不同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平安中随心转学”的重点是平安,在平安的基础上随心转学。就像旅游有两个备选地,一个是夏威夷,一个是日本。你的经济没问题,天气状况、身体条件都没问题,你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这就是在平安中随心选择。随心转学也是一样,就是按照自己的喜欢去选择。

 

但是,你在恐惧中就不同了,你如果认为孩子不转学就没有出路,就如同在地狱一般,或者多么多么不好,你就多么多么难受,这就肯定不是事实了。因为上主的平安可以在任何一个生活情境中照耀。不要说孩子在某个城市的正常小学上学,就算孩子在一个偏远的农村,没有机会上学,上主的平安也会照耀他的。

 

我有一次催眠看到某个前世,我是一个山里砍柴的少年。我觉得他的状态特别好。他完全没有比较,愿意对任何人善良,毫无攻击性,就是很纯然地善良、平安和喜悦。他也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突出的能力,也没什么成就、名声,但是他很开心。有些人把他当傻瓜,他也不在意,对这样的人他也非常好。任何人只要向他呼求,他就招之即来。他帮助别人的时候非常自然,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别人。与人相处时,他就像是深山森林中的氧气一样,那么自然地滋养人。当他一个人时,他也怡然自得,毫无所求。

 

所以,像什么受教育、成就之类的,都是外在的,跟人内心的平安和幸福指数没有直接关系。转不转学都可以,输赢不在这儿。不转学,也有平安和美好在。

 

我们可以肯定,在任何学校,都有过得开心快乐的孩子,也一定有不快乐不开心的孩子。即便孩子进到更人性的学校,比如华德福,孩子有没有烦恼呢?有没有想不开、厌学的时候呢?肯定有啊。

 

我们把主权收回来,意识到它在我们的心里,意识到我们的希望、我们的保障都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有这个主权就可以安定了,我们知道内心有这个能力,就可以安定了。这样,我们无论选择重新看待这个学校,适应这个学校,还是选择另一个学校,都可以。这就是“在平安中随心转学”。

 

要不要给孩子转学

把转学当成救恩,即“偶像”(偶像的含义就是,它能带给我圆满平安)。我们在世间追求的、以为能够带给我们救恩的事物,就是“偶像”。

 

但实际上,救恩不可能在外面,因为外面真的是空无一物。外面什么说了都不算,是我们的内心说了算。外面功成名就、腰缠万贯、风华绝代,照样跳楼自杀。比如张国荣,比如我老师陈超,他们拥有无数人羡慕的人生,但还是自杀了。外面的东西,无论得到多少,都会失去;无论达到什么,都是死角。救恩只能在我们内心。

 

话说回来,当我们执着于给孩子换学校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对自己特别温柔和耐心一些。因为当我们在执着当中过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恐惧当中。执着背后就是恐惧。一个安然从容的人没什么执着,他很灵活、很有弹性。当你缺乏弹性的时候,就是恐惧很大的时候。恐惧大的时候,我们要温柔,要耐心,要充分地重视、允许、接纳自己。然后再去询问自己,跟自己说:“OK,我知道你很想转学,可以,我愿意尊重你的选择。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想要转学呢?你想要的是什么?你怕的是什么?”

 

你询问自己,看到那个“怕”之后,会发现那个“怕”有很多层。怕耽误孩子、怕孩子受伤,这只是比较浅的一层。更深的一层,是存在一个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是那个内在小孩害怕这样的环境,不是真实中你的孩子。有时候,眼前这个孩子也会配合我们。但只要我们转变了观念,那么孩子也会跟着转变。当我们能够认出平安的时候,孩子也会展现平安给我们看。基本上外在的人事物、世界都是配合我们的眼光的,都反映出我们想看的是什么,都反映出我们基于什么去看,是基于平安去看,还是基于恐惧去看。

 

 

无力感和恐惧,都和罪咎有关系。当你能够完全地宽恕一切,你就不再会感到无力和恐惧了。要做到这一点,用通常的事理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事理都讲对错,都是瓶子里面的逻辑。只有跳出瓶子,用圣灵的眼光、一体的眼光,也即是灵性世界观,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宽恕这一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