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伤”和“担心”中解脱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思语 |

为自己负责包含这样一个心念:别人无法伤害你,你也伤害不了别人。
别人无法伤害你,就是你不要再去指责,不要再去做受害者了。
因为你所有的感受、所有的境遇都是因为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你创造出来的,你只是有可能记不起自己创造了这些。你可能觉察不到,但是这一切都是你的“戏”,都是你写的,你演的,你邀请来的。这是严丝合缝,一点都不差的。不经你的同意,一片树叶都落不下来。
在电影里,每一个细节都不是偶然的。电影的时间非常有限,要讲一个故事,要表现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必须非常精确和简要,所以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千锤百炼。我们的人生也是,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一个聚会,看似简单,但其中不知道有多少条线、多少个缘起缘灭,才促成了那个聚会。
所以,你不是一个受害者,没有人能够伤害你,也没有人能够让你脱离快乐、幸福和平安。只有你给自己定的罪,才伤害得了你;只有你觉得爱是有条件的,你才到处体验到有条件的爱。
另一个方面,你也伤害不了别人。
你伤害不了别人,所以你就不用担心了,也不用操心了。你不要觉得帮不到那个朋友就很内疚。你不能让他的事情变得更好或更坏,那是他的决定权。
《奇迹课程》讲:你伤害不了别人,你最多只能附和他的决定。他的剧本已经形成了,那个基调已经形成了,你顶多是附和、强化了它。他看不起自己,你也去贬低他,这就是附和了他。如果他不是那个剧本,他不会看不起自己,即便你骂他,他也不会受伤。如果不是他自己决定死亡,即便你拿刀子捅他,你也捅不到,他也死不了。比如一个车祸,只有他想死,他才会在这个事由中死亡,否则总有各种因缘,让他免于死亡。
你做的最坏的,就是附和了他;而你做的好的,就是不附和他。
他的脚本可能是罪咎、匮乏、恐惧、怨怼,但你是爱,你传递的是爱。“以德报怨”,他传递的是怨,你传递的是德,这就是你做到你的上限了。你的上限并不能决定他具体的转变,但是你为他创造了最好的转变条件。我们为这个世界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创造他最好的条件。你对孩子也是,我们不能让孩子变好,我们只能把自己准备到最好。孩子怎么变化是由他自己决定的,那是他的主权。
所以,为自己负责就是:别人伤害不到我,我也伤害不了别人,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完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