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抑郁原理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思语 |

(本文录自于一次和朋友的聊天)
你感到没有生命力,没有活力吗?其实,并不是你真的没有生命力和活力了。你的生命力是永远都在的,生命是不息不灭的,因为生命来自于你的自性、灵性,不是来自于你的身体,不是来自于你在世间的任何表现,它是恒定存在的。但你此刻感觉不到你的生命力,这就是你沮丧、抑郁的原因。
为什么生命力存在,我们却感觉不到呢?
这里面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个是你的心灵被罪咎占据了。这包括自我打击、后悔、内疚,比如对不起孩子啊,辞掉了工作啊、觉得自己不好啊、怨天有人啊等等。后悔是“当初我为什么没有那么做,结果把我搞成现在这个样子,我搞砸了”。这是自我打击,内疚、觉得自己不好也都是自我打击。总之,你的心灵被罪咎的乌云覆盖住了。这是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你的心灵太盲目了。就是说你追求的目标都是没有意义的。你找不到目标和方向,那你知道自己需要找什么样的目标和方向吗?来看看你之前想找的目标都是怎样的:一个职位,你感到有价值、有事情做,这就是你的目标;然后,孩子如果怎样怎样就好了,这又是一个目标;然后,财务如果怎样怎样,这又是一个目标。这三个目标、这之类的目标,都是虚幻的目标。虽然在大家的思维中,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实际的目标,但本质上,在生命的视角上,它是非常虚幻的。它虚幻在哪里呢?就是,即便你得到了,你也不满足。
比较容易理解的,可能就是财务。虽然现在你损失了一些,但是比起过去,比起很多人,你的财务自由度还是高很多。即便这样,它还是不能让你快乐和平安。再比如工作,你觉得你做到了那个职位,没有拒绝它,你就会快乐、平安了吗?不,你仍然会恨自己。你会恨自己这么忙,做的事情却都不是自己想做的。你想要和自己在一起,想要闲下来,而当初选择放弃那个职位也是想闲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当你闲下来之后,你潜意识当中的罪咎就升起了。
这不光是你的情况,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情况。大家都怕停下来,都要找点事情做,这是一个集体潜意识。真正能够停下来,活在当下的人,必定是对生命真相有信任,不害怕被惩罚、不害怕自己没有价值、不害怕自己不够好的人。大部分人都处在害怕自己不够好、就怕自己没价值这样后悔和罪咎的陷阱里,他们是很把罪咎当真的。
比如怪罪自己的时候,就会说“我就是错了,我就该怪罪自己”。这就是把罪咎当真。不把罪咎当真,就是“我注定是被爱的。爱内没有怨尤,真爱是无条件的。我不需要达到什么才被爱,我不需要表现到什么才被爱。爱就是爱,我就是被爱的。如果我不被爱,爱就不是爱了。因为真爱就是无条件、无限制的。”而生命本来的面目就是这个真爱。
我们在人世间的经历,几乎体验不到这种真爱,因为我们的经历都是基于罪咎和匮乏投射出来的。所以,我们在人生剧情中就不停地、反复地在各种情境当中体验罪咎、体验匮乏。
再回到开头,关于你感觉不到生命力。
当你的心灵被罪咎蒙蔽、大量内耗的时候,你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已经身心憔悴了。另外,你的活力不够、精力不够、心情也不够,这些又导致你对过去生活目标的无力感。然后,你的自我价值、自我存在感又被冲垮了,你就更加感觉自己不够好。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而这个时候,你又渴望去追求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还是可以的、还是值得被爱的,而又受挫,又自我打击,又进入一个循环。
这时候的你就像站在一个黑暗的树林里,到处都有一把冷箭,嗖嗖地射中你。但是你不要怕,你是有出路的。这个出路对你来讲,是一个很新鲜的声音,它不是你过去习惯的声音。这个新鲜的声音就是:你不要再把任何事情当成目标,你只需要朝向爱。
怎么朝向爱呢?就是不管你多糟,不管你心情多糟、状态多糟,你就想:假如有一双眼睛真心地爱我,它会怎样看我?这个是自爱。朝向爱也可以爱人,无条件地爱人、无期待地爱人,不是为了什么而爱人,就是想爱人,这种纯粹的爱。比如你想帮助一个人,那就只是想帮助他,其它的都不想;比如你想倾听一个人,你觉得他太需要倾听了,那你就心甘情愿地拿出时间来倾听他。
无论你是自爱,还是爱人,只要你连接上爱的频道,你的心立马就光明起来了,因为爱和光明是一回事。当你连接上爱的时候,你就会瞬间云开雾散了。但因为你过去的习性,那些罪咎还没有被彻底清理,它们还会再次出现;那些生活目标还会被你当成自我评价的一个标准。这些仍然会把你拉回黑暗的树影里。但是你不要怕,这时候你仍然可以朝向爱走出来。随着你的心越来越朝向爱,而不是具体的目标,你慢慢地就会连接到自己的生命力,你会发现自己非常有爱心,非常有活力,很被欢迎、非常重要,能帮到和爱到身边的人,也能爱到自己。你就成了你身边生态系统中爱的烛火。这个变化,中间需要多少时间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只要你想做,你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