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感恩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思语 |

感恩就是感爱。你感到被爱,你感到如此被爱,你感到已经如此被爱了,你就不由得感恩。
感恩和爱是一体两面,它们从来没有分开过。感恩在的时候,爱就在;爱在的时候,感恩就在,感到了爱就特别想要给出去。“爱乃是我感恩的道路”,就是说:我如此被爱了,我特别愿意也对别人、对外在爱一些。
这就是感恩的心理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但是,通常的困难是,感不到被爱。小我在匮乏感的脚本和感知中,是感受不到爱的,它总是感到爱的不够。就像我小时候埋怨我妈妈:“哥哥个子比我高,又没有白头发,又有工作。而我个子又矮,又在上学,各方面都不好。你为什么要生下我,生我哥哥一个不就好了吗?”
像这样的不满和抱怨,在小我的脚本中,可以说是沧海一粟了。有各种各样的抱怨和不圆满,比如,感到欠缺,没钱用,长得不好看,身材不好,皮肤不好,成绩不好,经历不好,原生家庭对自己不好,父母关系不好,夫妻关系不好,孩子让我焦虑......,总之,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在这样的脚本里,各种各样的匮乏真是花样翻新。
怎么转化呢?方式就是,不要去处理那些让你感到非爱的东西,先把目光专注在你可以感到爱意的地方,哪怕那个爱意看起来还很小,哪怕是一点点爱意。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对你好过吗?你觉得有一刻这个世界对你好过吗?那可不可以先感谢这一个人,先感谢这一刻?然后对自己说:“不管如何,这个人对我还好。不管这个人如何,他这一刻,这一世对我很好。对此,我很感激”。你先别说“但是”,你先别去看那些匮乏,你先和自己能够感到爱的斑驳的光明,先和它呆上一会儿。
如果你肯这样去做,不被罪咎和匮乏诱惑,而肯去看你已经拥有的爱,无论是哪种表现形式,你能够感受到爱,并且和它一起呆一会儿。那么,你生活中,这种爱的光明会越来越多。就像树林中的光明一样,本来太阳是毫无保留地照耀着这片大地,但是在我的心上长了很多杂树杂草,弄得我心里的光明斑斑驳驳。如果我愿意专注,而且只专注于那些光明,哪怕它还只是斑驳的,那么,这些光明就会越来越大,我感恩的理由就会越来越多。
这是从具体事件上来说的感恩,我觉得也很方便可行。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感恩,就是超越这些具体事件,去感谢自性本身。
感谢自性从未损失的圆满,从未动摇的平安;感谢我们永远有回归自性的自由和权利;感谢任何时候我们回归,自性都毫不改变地欢迎我们,和我们相融。
如果有一扇门对我们讲:“孩子,不管你怎么看自己,不管你做错了什么,想错了什么,不管你身上多脏多臭,不管你多老,不管你有什么坏脾气,不管你有什么臭毛病。只要你进入我这个门,你就是完全被爱的,你就是纯洁无罪的,你就是最为重要而且是唯一的,你都会被全然地欢迎、感激、认出、拥抱。”那么,我们对这一扇门,会不会感恩呢?
这扇门,就是我们的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