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咎的魅力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思语 |

罪咎太有魅力了!
打一个比方,年轻人谈恋爱很忘我,男孩子就崇拜女性,认为“女人都是水做的,男人都是泥做的”;女孩子也忘我地崇拜男孩子。这就是因为恋爱的魅力太大了,以致于淹没了自己。
罪咎的魅力比恋爱的魅力还大,已经把我们淹没了。我们不知不觉就进入罪咎,在那里面,我们能感到自己的存在,觉得特别给力,觉得自己在主持正义,觉得自己在“惩恶扬善、除暴安良、替天行道”。这种情绪从古到今,从一个老百姓受不了看门大爷的态度,到一个伟人起义推翻一个朝廷,都是这样的。
罪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为什么我们这么习惯它,甚至依赖它,乐此不疲呢?我此时想起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很烦自己的辅导员,觉得他特别势利眼,就在宿舍里一起骂他,骂了一宿,越骂越来劲。通过骂共同的对象,我们觉得互相之间特别亲近。
罪咎的魅力太大了,只在世间看,是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的,因为世间就是一部电影,而在电影里面是看不了电影的。电影里任何一个角色,不管他有多么智慧,他是看不到电影的。一方面,他完全不知道电影外面的世界,另外,他也看不到电影的全部,他只能了解很小的一部分。同时,他会认为电影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且非如此不可,他不可能想到这是导演的安排。
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宇宙,这个娑婆世界,就是一部电影。
我们在娑婆世界中也不能看到真相,只有有一个意识跳出来之后,才能看清是怎么回事,因为我们的世界就是基于分裂而投射出来的。相信分裂的那一刻,我们首先感到的是恐惧,恐惧之后就是双重罪咎。一个罪咎是向内的:“我把自己搞砸了!”另一个罪咎是向外的:“上主不爱我,生命不爱我,祂没有照顾好我,把我搞成这样!”这个基本的情绪在我们人间是多么普遍啊!我们认为自己搞砸了,或者害怕自己搞砸了,这种时候太多太多了,尤其是面对重要事情的时候,面对孩子的时候。孩子真的是把我们打回原形的一个最高等教材!
我们现在的人生是大家都有罪咎,如影相随,但是又似乎都能够承受,都还过得去。然而,对相信了分裂的那一部分心灵来讲,那个罪咎的程度比我们能够想象的程度大得多,大无数倍。
这个世界的根源就是相信了分裂之后的投射,那是一颗心灵;现在我们地球上有70亿人,还不算化身、动物、植物、矿物等等,加上无数个宇宙......,“受力面越大,压强越小”,我们已经分裂到无数个部分了,现在还感到罪咎的巨大,经常饱受折磨。可想而知,所有的罪咎集合在一起时,那个能量有多大!所以,那一颗心灵是无法承受的,它就生出一念:“逃!”
投射就是“逃”的一种方式。“这不是我的问题,这是你的问题”。我越能确认这是你的问题,我就越能没问题;哪怕我也有问题,但你也有问题,咱俩一样,这样我的心里也好过一点了。不是只有我有罪,是大家都有罪,尤其是“你有罪,你的罪更大一点,我的罪小一点”。于是,我们在世界上就总是在玩这样一个游戏:谁的罪更少?我的罪比你更少。
因为我们从这个根源而来,整个电影就是这样铺陈和展开的,就是这样的脚本,所以我们遇到罪咎就像鲨鱼见血就扑过去一样,特别得饥渴。我们非常急于把罪咎推出去,投射出去,否认是我自己的责任,而去指责别人。“指责”就是指责别人没有尽责啊,“你的责任你没负啊”,“你没尽到责任啊”!否则还指责什么呢?内疚也是指责,是说“这是我的责任,我没尽到责任,我搞砸了”。这是两种罪咎,内涵都是一样的。于是,罪咎就成为这个世界非常永恒的主题。
当人们忘记自己是灵性,相信自己只是世间的一个人、一具身体的时候,人们就活在了一部电影里,他是无法看透这个世界的,他就觉得这个世界是二元对立的。所有眼之所见、耳之所听,都证明着分裂,都证明着对立,都证明着二元、善恶,到处都是“邪不压正,正必胜邪”。我们相信正义必胜,然后跟“邪”斗争得遍体鳞伤。从人类有历史以来,就永恒地处在斗争当中,没有好的榜样。
比如政治,每个国家都把自己树立为理想的形象。可是,你看看世界上的国家,哪个不是小心眼?哪个不是当面说好的,背后说人坏话?都是软怕硬,“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个世界教化的主流就是这样,为了美化自己,不惜去丑化对方,这是所有政治家默认的规则。就像不诚信的商人默认往酒里掺水一样,你不掺水就不会做生意。
要期望政治能够诚实,那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要期待人们在世间找到没有罪咎的东西,那也是毫无希望的。
在世间,你能找到一个人,一点罪咎都没有吗?你能找到一刻,你对自己一点不满意都没有吗?这个罪咎是普遍性的,大家都在过这样的生活。罪咎的魅力如此之强,因为那个压力太大了,我们必须往外投射,我们潜意识中把往外投射当成了出路,每个人为了寻求出路而往外投射,你说那个魅力和动力会有多大!“这是我的出路啊!这是我的生路啊!”
这就是我理解的罪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