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并无道理可言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思语 |

这是一个梦,在梦里的场景是小时候的的家里,年龄却是现在的年龄。有一个关系要好的重要亲戚,平时很少来,现在居然就来家里看我妈了。我哥哥就像个十几岁的孩子一样,跟另外一个伙伴发疯一样地跑,在院子里前前后后地追打着玩。
我就跟哥哥讲道理,说:“你今年十几了?”他四十多岁了,我这样问的意思是讽刺他像个孩子一样不懂事。我说:“XX到我们家里,你怎么就不能放下玩耍,去接待一下我们的客人呢?”我哥哥也不恼,还是笑着,但他嘴上就是不肯认同我,既不认错,也不说我对。
我发现,我们跟别人讲道理的时候,特别渴望人家说自己错了,或者说我们“对”,特别希望他错我对,这个动力很强。
在这样的动力下,我哥哥哼哼哈哈地不表态,我就开始加大力度批评他,说:“这个亲戚来一趟容易吗?她那么多事情,极少串门,她来了,你居然在那里跟别人玩,你知道人家心里会怎么想吗?换位思考,你处于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样?”最后,我强调了一句“人家会后悔来,人家再也不会来了。”
然后,我忽然就抽身出来,很奇怪自己不是已经改变了,不喜欢批评别人了吗?这会儿怎么又批评起哥哥来了,而且还说得那么努力!
同时,我又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被大人讲道理的情景,父母、老师、长辈、伙伴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给你讲道理,都有可能跟你讲一些很确凿的可能性,比如“你这样做,别人会怎么看”,比如“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样,谁会看得起你?你不这样这样,谁会待见你?”等等。就像冯小刚在成名之前,是一个非常会取悦别人的人,他内心有一个信条就是“你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不在于你自己高兴不高兴,而在于别人高兴不高兴。你只有让别人高兴了之后,你才有机会。”这就是一个道理,而道理他信了,就成了一个信念。
实际上,是那么回事儿吗?那些道理可靠吗?我发现我在说哥哥的时候,很多道理都是为了强调而加码的。人家一定会后悔来吗?不一定啊。人家可能觉得尽了心意就好了,看一眼就好了。人家可能马上要走,还要串好几个门。人家一定会笑话我哥哥像个孩子一样玩,不懂礼貌吗?不一定啊。人家也可能说“你看你哥哥活得多轻松。”但是我为了强调我正确,为了那种你错我对、莫名其妙的动力,始终在加强语气,始终在举事实,讲道理。
我觉得有一种很强的故意在里面,现在推测,小时候自己被大人们教诲的时候,他们也有很强的故意在里面。那个故意里面有一个隐藏的动力,就是:我的信念是合理的,我的存在是合理的。就像小我给人类的任何催眠一样,小我就会说“你就是一具身体,你看吧,......”,会说“眼见为实”。这些都是强调自己的存在。
小我都会捍卫自己的存在,因为在真相里面小我不存在。就像谎言需要不断地编织和证明一样,小我需要不断地维护自己的存在感。它维护存在感的一个常见方式就是说服别人,当别人违反它的时候,它就说别人不对。
你看,成人世界的态度,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懂什么!”这是在捍卫“你不懂,我懂”。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扫大街”,这是在贩卖学业等于生活顺利、收入高阶层这样的道理。纠正孩子看电脑,说“你再这样下去,眼睛就毁了”,“你再这样,身体就长不高长不壮”等等,这是在贩卖医学道理。
然而,世间没有道理可言,没有一个道理存在。为什么没有呢?因为小我的思想体系就是混乱冲突的。把恐惧当真,不断假设,又有不同角度的恐惧,这不就是人左右为难的处境吗?在小我眼里,是怎么都不行:离婚也不行,不离婚也不行;辞职也不行,不辞职也不行。但在圣灵眼里,是怎么样都行。因为它只有爱存在,只有平安存在,它是一元的。
小我的任何思维都有例外。有一个笑话,丈夫对妻子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完全确定的事。”妻子问:“你确定吗?”丈夫说:“完全确定。”小我没有道理可言,世间没有道理可言,因为都有例外。我只在一个地方看到没有例外,就是《奇迹课程》的练习,它提醒“切记,不要有例外”。但是世间的教导,都是(除......之外)。
世界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虚幻的标志。真相是不变的,变的都不是真相。这个世界强调“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是一个盒子里的逻辑,这个盒子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无常变换的。人的眼光只在盒子里,不知真相,那他当然相信“变”是唯一的真理。当人的意识有了怀疑,有了拓展,能够在盒子之外去看盒子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盒子原来是自己内心播放的一段电影而已,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世间并没有确凿的道理可言,我们不必那么生气了,当某个人违反了我们的道理的时候;我们不必那么担心了,当自己违反了一些自己的安全原则的时候。所有的道理都来自于过去,而过去本身就是小我的催眠,让我们继续减少对它的信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