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不要试图改变世界

(2018-01-31 19:37:04)
标签:

教育

情感

心灵

育儿

杂谈

分类: 孟迁思语
为什么不要试图改变世界

为什么不要试图改变世界或者他人呢?因为你看到的就已经是过去了。

 

我们知道用天文望远镜看一颗恒星,看到的只是过去的影像,那颗恒星已经不是现在看到的那个样子了,它是多少光年之前的样子。

 

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正在遇见的人、正在发生的事,只要我们能经验到的、能看到的,就是过去了,就是过去因缘的结果。只要我们能经验到,就已经是结果了,它不是因,而是果。一切因缘际会的呈现,就是我们所经历的现在。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世界,本来是影子,就像光的投影一样。你接纳它,它就过去了。你不接纳它,你不喜欢它,你排斥它,你想改变它,你就是在和影子共舞;你和影子共舞,就是在继续创造影子。


为什么不要试图改变世界

如果不试图改变世界,那我们需要改变什么呢?我们需要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心境。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小我的提问:“那我岂不是阿Q精神?”如果在一个不喜欢的过去里面,给自己编一个理由,让我好接受这些,这不是精神胜利法吗?不是阿Q精神吗?

 

对此展开说很麻烦,简单说一下就是:鲁迅的一生有非常宝贵的东西,有非常闪亮的才华。但是在灵性方面,他是非常局限的,就像他在遗嘱中说“一个也不宽恕”一样。所以,鲁迅虽然性格豁达,但他的世界观非常狭窄,导致他特别苦,特别紧张,特别不开心。从他的生活习惯,到他的疾病,都是这样的呈现。他的一生就是典型的和影子共舞的一生,他非常诚实,这个很可爱,但是他把怨怼非常当真,“一个也不宽恕”,就是讽刺,就是排斥。

 

鲁迅的意识状态就是二元对立中的一个阶段。麻木不仁是二元对立最低的阶段,鲁迅能够认出麻木不仁,认出那些痛苦,能够探索一些根源,有一些思考,他就是在第二阶段。但他思考得不透。“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他是典型的在第二层次“看山不是山”。

 

所以,从这个层面讲,阿Q的精神胜利法并不能胜利。他们知道自己痛苦,知道那个帮不了他,他胜利不了。所以他跟我们说的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完全不是一个颜色的东西,完全不是一个味道的东西。

 

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从客观上讲,我们改变了眼光,世界就改变了。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看的眼光不同,世界的呈现就不同;还有一个意思是,你改变了眼光,改变了心境,你的投射就变了。

 

改变之前,你相信的是罪咎惧,相信的是分裂,相信的是匮乏,相信的是孤立,所以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充满竞争、不好沟通、求之不得的世界。当你宽恕了这一切,你看到的万物都是上主的回响,你看到的万物都和你一体,这个时候,虽然你还不能马上脱离人生梦境,但是你的整个投射就变了,你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亲人,没有匮乏这回事,这个世界是非常平安的延展和推恩的。

 

因为你眼里已经没有恶人,所以你再也遇不到恶人了,没有一个人想害你,没有一个人不爱你,因为你心里已经没有非爱了。你的心因改变,你的境遇也随之起舞。因为我们的心是因,外面的世界是果。

 

 

为什么不要试图改变世界

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究竟改变的是什么呢?这里可以有很多描述,很多角度,你可以说“用爱替换恐惧”,那没问题,但这样就太模糊,太不具体了。

 

此刻,我有一个感想:你看到什么,都是你觉得自己是什么的表现。比如,你看到一个美女,你的身体就有很强烈的感应,那么你就把自己当成一个性别了;你看到了孩子的问题,你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妈妈了;你看到一个人,只是看他能不能给你带来好处,带来好处,就敬若上帝,带不来好处,就非常冷漠甚至鄙视他,那你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匮乏者,你就是向自己的匮乏宣誓:“我就是匮乏的,我没有办法,我就是匮乏的”。

 

你看到什么,就是在宣称自己是什么。我们有无穷无尽的人设,比如章子怡把自己当成章子怡,汪峰把自己当成汪峰,这些都是人设。不是说你不能拥有这些人设,而是说你不要把自己跟这些人设认同。你把自己当成名人,你把自己当成一个妈妈,你把自己当成一个性别,你把自己当成一个人,这些都是一样的。你只要把自己等同于一个人设,你就进入了一个非常局限的有色眼光的世界,你就必然进入匮乏、紧张、失落和对立。

 

你把自己等同于一个超人,一个蜘蛛侠,你遇到的就是永远拯救不完的世界,因为只有需要拯救,蜘蛛侠才能存在,蜘蛛侠才能成为蜘蛛侠;你把自己等同于一个妈妈,你就必然操心,因为不操心不叫妈妈。

 

跟孩子相处,如果你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朋友,你就轻松多了。你再看孩子的时候,就不用操那么多心了。人们自然地把自己认同为父母,认同为子女,那个根深蒂固的催眠太深了,那个蒙昧太深了,所以跟孩子做朋友还是很陌生的,很多人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听到这个就很反感,也有很多人接受是接受,但是具体到转变还是很困难。

 

简而言之,改变为另一种眼光,它的本质就是:你不是你以为的人设,你是灵性,你是一体自性。这并不需要你放弃你的身体,比如自杀、饥饿、或者不重视身体,也不需要改变你生活中任何一种形式,你可以结婚,可以生子,在表面看起来和过去没有任何不同,但是你的内在眼光转变了,你对于自己是什么转变了,你的整个内涵就转变了。这样的时候,外在生活通常会伴随改变,即便是没有任何改变,但是那个人看起来变了。我们看到他时,就会看到他面带微笑了,看到他开始满足和感谢了,看到他开始从容,而不是慌张了。

 

 

这就是改变一种眼光,改变一种心境,改变对于“我是什么”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