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父母的六大特质(五):不具攻击性

标签:
教育情感心灵育儿杂谈 |
分类: 孟迁思语 |

成熟的父母是不具攻击性的,他们在心里彻底愿意放下怨尤。
不具攻击性不代表从不对孩子发脾气,而是如果已经对孩子发了脾气,就不再攻击自己,不再批判自己,不再说:“你怎么学了这么多,还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你怎么学了这么多,还搞不定。”这些都是攻击。
成熟的父母就是从放下一切对自己的苛责开始,把宽容延伸到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他们一时的表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放下怨尤的意愿已经笃定了,他们必定会越来越顺手。
成熟的父母深知没有理由强迫孩子符合他们的意愿,他们也不需要要求孩子达成他们的目标。无论孩子是犯错了,是闯祸了,还是失败了,他需要的只是关心和爱。如果他有厌学,那不是需要被批评,相反是更需要被关心。因为一个孩子内心没有受到阻碍,没有陷入困难的时候,他不是厌学的,他会自然地学习。如果一个孩子有攻击行为,他对他人无理,或者欺负比他小的弟弟妹妹,或者跟同学打架,跟老师冲突,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被关心的,而不是被批评。
心安的人自然仁慈。人在内心安定的状态下,对人散发出来的会是自然的和气和关爱。如果孩子不在这个状态,那一定是他内在有问题了,有困难了,这个时候比平时更需要我们去关心。就连我们自己也是一样,当我们对老公发脾气,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被关心,被听到,被支持。对我们家人也是一样的,在一个家庭中,达不成统一的教养观,是非常普通的一件事情,无论是和公婆,还是和伴侣,这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如果要做到不去攻击这些不同,这些差异,那我们需要先照顾好自己内在的安定。
当我看到大家的不同意见时,我相信孩子不会因为父母教养观的不同,而造成实质的伤害。孩子的心灵跟我们一样强大,他会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他不会因此而陷入很大的困窘,除非我们认定这会让孩子陷入困境。因为当我们认定这个,我们就在强化这个事情,我们的信念会创造这样的现实,会潜移默化地支持孩子反对父母或老人的教养方式。在一个家庭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具备同等的发言权。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意见,如果达不成很好的一致,我愿意退让一步。因为在我看来,尊重和爱是第一位的。我尊重对方的信念系统,我尊重他现在在心灵成长中的进程。
假如我们能够放下攻击性,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不解决却自然消失了;也会发现,大家都愿意和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不和他们争执。“争执”这个词很有意思,“争”就是争夺,“执”就是各自的我执,各自的执着。假如我们能够放下自己的执着,我们相信这些没什么,这些造成不了什么后果,那么没有争夺,对方就会在安心当中松动自己的执着,就会开始愿意倾听我们的意见。他不一定马上会这样,但是他一定会这样的。
放下怨尤是从对自己开始的,当一个人从内在心甘情愿地不再怨尤自己,他外在看到值得抱怨和指责的人事也会越来越少,当一个人完全认出自己的清白无罪,他必然随之原谅了世间所有的人事,说透一点,原来他对外在的指责不过是他还不肯相信自己会被无条件爱而已,不过是他潜意识的罪疚感外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