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现场]最重要的是我心里愿意有对方这个人

(2015-09-08 11:05:48)
标签:

孟迁

生命

成长

灵性

分类: 孟迁思语
[成长现场]最重要的是我心里愿意有对方这个人

[成长现场]最重要的是我心里愿意有对方这个人

 

采访作业

小伙伴们,第二个作业现在揭晓:重要人物采访。

谁是重要人物?你呀,谁来采访?你呀。作为重要人物,你将被二十多个自媒体重点采访,并且有一天将以你的名字命名,比如“莲莲日”“小迁日”,你将被大家温柔地关注;作为小记者,你将辛苦地拜访二十多位重要人物,诚恳而温暖滴提问和感受。

 

采访从现在就可以开始,均在私下单线进行,五天后(94日)开始明星日,比如“莲莲日”,大家就把对莲莲的采访集中发在群里,你私下采访几个问题可随意,但呈现时至少呈现两个,为了篇幅考虑不超过五个。同时,在这一天里我们心里都想着莲莲,爱并祝福莲莲,照此每天一位成员,直到所有成员结束为止。我说清楚没?欢迎询问。

 

OK,形式说完了,说说我的发心。1继续增加横向连接,更加地融为一体;2更多感知自己;3练习以爱与人连接。下面说一下我的具体理解。

 

对于采访者来讲,最重要的是我心里愿意有对方这个人。一个人引起我的注意和我愿意注意别人是两回事。如果是对方能引起我的兴趣的话,我心里有这个人不算什么,如果对方没有引起我的兴趣、好感,甚至我很不感冒、感到抵触,但我还愿意把对方放在心里,愿意看到对方的话,这就是爱了。这个难吗?在个人的需求中就难,在爱里就不难,本着学习去尝试就不难。


对于被采访者来说,你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自己敞开程度的考验,也可以看作是对自己存在的承认,这个承认中包含着对自己的接纳和相信。同时,这也是一个更多感知自己的机会,不同的提问会引发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省视自己。你不需要有问必答,但有权在回答时坦诚,有权享受坦诚带来坦荡、踏实和连接。


我对这个尝试全无把握,也不想把握,我对大家没有任何的期待,只有看重。我会完全参加,和大家一起从这个过程中认真学习,让我们一起投入进去吧,看看会发生什么。

特别找不到感觉的小伙伴,可以用普鲁斯特问卷找找感觉,我相信你能追随自己的感觉问出自己的问题,能针对对方问出问题。

(普问卷链接http://www.xinli001.com/info/5172/

 

 

补记:现在采访活动已经很入味地进行着,大家为彼此的采访欣喜和惊讶,原以为了解对方,现在发现有那么多不了解,原以为只是了解,却发现有那么多可以学习。昨天是我的明星日,我把大家对我的采访略去采访者名字、缩减编辑如下。


[成长现场]最重要的是我心里愿意有对方这个人

                                          


                                                             小迁,你好

 成长之路

Q: 促使你开始心灵成长之路的动机是什么?

A: 自爱。我曾孤独无告,后来决定做自己想遇到的人。

 

Q: 你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内心的觉察,又是什么时候做到依从内心的感受?

A: 我觉得觉察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我有漫长的岁月在这个世界上讨生活,不能依随自己的内心,现在是大部分时候都能依从内心,依从自己内心的感受而言行而生活,需要独立和自信,这些是一点点增加的,我说不出一个明显的分界。

 

Q:对你最有启发力的人有谁?

A:现在浮现的是两个,大学时的老师陈超,一个是奥修。

 

Q:可以说说他们么?

A:陈老师是我遇见的第一个可以放心信任的成人,他不暗谋私欲,刚毅良善,富有魅力又没有优越感,有趣有才有很高的悟性,去年他自杀了,我好心疼,但是我从他那里已经收到了所有可以获得的礼物。零九年读奥修传,他澄明充分地勇敢自在,给我很大的触动,我的本性借此更知道怎么发挥,所以始终感谢他,即便他不完美,我也好爱他,他的“不好”在我这从来不是事儿。

 

 Q:你之前学习的萨提亚和现在练习的奇迹课程有何异同?

A:萨提亚让我了解人的冰山,但对于冰山底层的生命力,萨提亚学派的理解还是在模糊地萌芽状态,而奇迹课程则是完全从生命最底层出发的。两者都是爱的显现,我想萨提亚是我更好学习奇迹课程的准备。

 

 Q:在你成长的路上,有没有什么发现震撼到你?

A:有一天晚上听朋友讲她童年和父亲的故事,说有一次爸爸刚盛了一碗热粥,准备坐下的时候,她把凳子撤了,爸爸帅惨了,热粥也撒到身上,结果爸爸只对她说了一句“这丫头片子”,我很惊讶居然有这样的亲子关系……第二天早上做梦,梦中自己对父亲的那种担心、心疼和害怕呈现出来,醒来大哭,原来当初的那个小男孩的我是那样的艰难、孤隘。还有一次,忽然看到童年那个心理画面,在那个大家庭里,没有一个人看到我,甚至准备看我,那个小小的我怎么努力都不能,心痛地在床上翻滚。

 

 

Q:在一些很棒的领悟之后,你是如何在新的信念下,去实践的?你会害怕吗?

A:自然地实行,如果我的选择、行为和我的信念不一致,那就算不上我的信念。会害怕,也会慢慢鼓起勇气。

 

Q:使你不断前行、生命中最核心的冲动(或者说那个生命的推动力)是什么?

A:人所具有的爱的冲动。

 

Q:你觉得自己的优点是什么?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A:没什么优点,那是生命本身的美善透过我显示出来,没什么缺点,不过是些局限,可以理解和接受。

 

Q:对你来说,个人成长意味着什么?最近的方向是什么?

A:连接生命的一体本性,我渐渐开始把自己这个个体看轻了,而连接上那个本性很安然很饱足,也喜悦。我远不是时时能连接上,但这个朝向已经让我安心和好过很多。我想内心更定静些,自我的目标和催迫继续减少,“我本是生命”的感觉继续增加。

 

Q:你的理念是生命的灵性的,而你又得生活在现实社会,你是怎样处理这个矛盾带来的冲突的呢?

A:两者并非分离和对立的,当你的信念基础是现实生活,你就会把灵性纳入这个信念系统,用灵性来追求更好的外在生活,比如金钱、社会认可等;当你的信念是生命是灵性,你就不再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发挥你作为灵性部分,不谋求未来,不追求结果,而是看重心意,我是出于内心的爱去发挥,还是向世界谋求。两种取向我都有,追求现实生活更好是习性,出于爱去发挥是本性,我要做的就是接纳习性,建立新的习性,符合自己内在灵性的新习性。

 

 

家庭

Q:你有过一段婚姻,对吗?最后婚姻没有走下去,你认为你的责任是什么?

A:对,你对我了解不少嘛,呵呵,我们都没什么责任,婚姻结束不是坏事也不是错误,我们始终彼此尊重信任,只是了解不够而误入婚姻而已。

 

Q:当你有了生活中的孩子,你会让ta进入目前国内的教育体系吗?

A:多半会。我相信问题不在于外在环境而在于自己内在,我对自己给孩子抱持性的爱有信心,对孩子自己生命自觉性有信心。

 

Q:看你文章你的母亲将来愿意与你同住,我想问一下,如果将来你的老婆不愿意与老人一起同住,但是你的母亲很想跟你一起同住,沟通不通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A:其实夫妻之间的接纳,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接纳,也是对对方家庭的接纳,如果接纳不够的话,其实那个感情是无法完整的。我相信我的爱人不仅接纳我妈妈,还会喜欢我妈妈。我妈妈本身也很好相处,她不强势,不多话,不夺爱,任劳任怨。

 

Q:我曾想孟迁这么超脱这么感性,是不是因为他木有婚姻束缚,木有孩子要管,木有老婆逼着他赚钱。所以我的第三个问题是,你怕不怕这些关系会束缚你的自由?设想一下你处在一个嘈杂的家庭中,老婆孩子岳父岳母,还经常三姑六婆来串门的的,里面有爱有期待有越界有控制,可木有时间天天喝茶下棋冥想聊天哦,怕不怕,哈哈。

 

A:境由心造,不要说婚姻,连我的父母我觉得都是我创造的,至少是我选择的,他们给我那么大的空间,他们的心那样柔软,我觉得都是基于有些功课我在前世已经做得不错了。

所以,我不怕,也很有兴趣建立自己的家庭。无论有没有亲密关系,我都是自由的,我的亲密关系也会基于自由而生,也不会有那么多纷扰纠葛的亲戚关系。

 

Q:你觉得男人和女人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分别是什么?

 A:我不觉得男人或者女人在家庭里注定扮演什么角色才好,那些男人应该如何、女人应该如何我觉得是很表层的认知,常常形成束缚。我觉得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怎么在家庭里和另外一个人相处、合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作为男人和女人的优势自然发挥,比如花力气的活儿男人做等。

把自己和对方当作一个性别,活在性别层面,里面的陷阱和误会又深又多,彼此会动辄得咎;而把自己和对方都当作一个人,很容易进入平等和尊重的氛围;而如果能处于生命层面,就会自然在爱和连接里。

 

匮乏感

Q:我感觉你总能给别人无条件的爱和支持,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A:并不是总能,呵呵,当我个人处于匮乏感的时候,就不能。我很喜欢这样做,因为觉得这才对劲。

 

Q:你怎样看待那些匮乏感?

A:匮乏感是幻象。真正的富足并不是拥有一切,而是一无所需,对这个世界一无所需乃是生命的本质,因我们本质上不是身体而是心灵,我们所有的需求都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身体、一个谋求生存的个体而出现的,有需求和匮乏感是一回事,而我们的心灵并无所需,乃是纯然的爱和光明。

 

Q:我理解你的观点是认为匮乏感是我们自己因循想象出来的,在不匮乏的情景下也存了匮乏惯性思维。如果这样说是不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富二代们更容易发觉自己生命的潜力呢?

 

A:不是,他们有他们的匮乏感,比如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都是靠父母等。匮乏感、富足感是由内在而非外在决定的。那些有钱不愿分享的人、有钱更害怕没钱的人,匮乏感也是相当强的。

                      [成长现场]最重要的是我心里愿意有对方这个人


爱情、性、孤独

Q:爱情和爱有什么关系?我想听听你对爱情的解释。

A:爱情是这世界对爱的最高级别的向往了,最全面、最深入、最平等、最互补,爱情的美好在于它里面爱的成分,比如欣赏、看重、一体等;而非爱的成分则导致陷阱和麻烦,比如觉得自己有权要求,爱一个人是,我爱你所以给你权利,而不是我爱你所以我对你有权利,觉得对对方有权利导致控制、怨怼,爱的成分被遗忘或覆盖了,爱情就变得苦涩了。

 

Q:你在微信里说,当你意识到你不缺爱的时候,性的欲望就也消失了,请问你是怎么做到,怎么样的链接能让你如此深入的连接上爱,真的能把性都超脱掉?

 

A:性得需求本质上就是爱的需求,即便那些变形的性欲也是对爱的呼求,渴望被接纳、被包容,渴望切实地感到自己的存在,渴望感受自己的价值感,渴望连接,想要欢乐,想要自由,想要放松,想要安全,想要忘我,想要合一,想要带领想要交付,这些都是常见的性欲来源。而当连接上爱的时候,就不在匮乏感里了,性欲就没有了。不是说拒绝性、不能享受性了,而是没有性不觉得缺了。

 

另外,以为性能满足自己是错觉。我目前单身性生活少,却不乏性经历,回想那些经历,其实能满足什么呢,就像下过一场雨,什么也留不下,甚至就像坐车一样很快就过去,那个过程是很兴奋,但并不能真的满足我,它并不能带给我安全感,并不能驱逐我的焦虑,并不能维持我和人的连接。当然,我不是说性不美好,我挺享受性的,但我知道它像成功、金钱等事情一样并不能真的满足我。

 

Q:请问你怎么看待孤独?你有很孤独的时候吗?如果有的话,你怎么处理自己的孤独?

A:很少,越来越少。因为我有自己,没有自己的状态话,才会很期待有人陪伴。孤独和单独是不同的,孤独是你落单了,单独是自足的、安静的,我现在已经比较单独了。虽然对亲密关系有向往,但不会觉得缺。

 

应对

Q:如何有耐心?

A:有信心就有耐心。不着急就会有耐心,但是人为什么着急呢,不过还是担心,担心不足想要更多,担心晚,想要早,担心慢,想要快,担心失败,催促自己尽善尽美。如果有信心,这些担心就没有,自然就有耐心。

 

 

Q:人生的路上,难免会有苦痛,当这些毫无征兆地向你袭来的时候,请问你是采取什么措施转移的呢?

A:不一定要转移呀,也可以饱尝,也可以觉察,也可以了解。对我来说,苦痛不是墙壁,是迷雾,可以穿越。

 

 

Q:你有过担心自己被人利用?自己的想法,点子,创意,甚至案例,被别人拿去谋利益,甚至挂羊头卖狗肉,让一些不明就里,缺乏警觉的人上当受骗。

 

A:基本上没有过。我做来访者的时候很少,做得时候也不担心,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需要保护的隐私;作为作者,中国版权保护很不够,我选择不浪费精力,调整期待,欢迎分享即便免费。也有观点被误用或者断章取义的时候,不多,我的态度是管不了的时候就不管,我不需要负超出我的能力的责任。

 

 

QQ:假如你工作中遇到一个蛮横不讲理、性格偏激、时时找你茬想压制你的同事,你会如何和他相处?

A:我很难遇到这样的同事。

“蛮不讲理”要么是他的界限不对,要么是他故意,后者的话他必有背景,前者的话,我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对方,我不会对抗,但也不会委屈自己,我又能接受不和他合作,甚至没有这份工作,所以,这够不成我的问题。

“性格偏激”,他特别渴望被看到、尊重和支持,如果满足了,他就会柔软、好说话,关心人。

“时时找我茬”这个一样是有背景的,他故意、我真诚;他不尊重我,我尊重自己,同时也尊重对方;他想占上风,我就让给他,我不需要“上风”……通常这样就可以相处好了,如果实在无法相处,我也接受和他分离,不会和一部失常的机器较劲。

 

Q: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方便呈现真实自己的人,因为你身边多是志同道合的人。但我身边绝大多数人都毫无灵性观念,我发现自己不敢在他们面前展现自己的灵性倾向。这样做过几次,但别人不是哈欠连天,就是觉得我不知所云……我害怕那种和别人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经常会选择附和虚伪,按人的常理表达意见。我想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如果你是我,你会如何做?

 

A:我身边都是志同道合的人,这不是凭空来的,而是我选择和吸引来的,我独立且自由,关系才会这样清爽。

对于没有准备好接受灵性的人谈灵性,我觉得是我打扰人家。

我不害怕和人不一样,因为我觉得这是自然,大家固然本性一致,可是所处的心灵阶段、人格特征却是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越是能够认同自己,就越能接纳大家的不同。

我不附和也不隐藏。不谈就不谈,谈我就如实相告,我尊重别人的常理,同意别人的选择和现状,就没有冲突。

上面是我的基本心态,偶尔也不是这么平静和舒服。

 

Q:当别人老催促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会怎么做?

A:有时候不介意,他催他的,我按自己的节奏来;有时候,告诉他我会尽快的,不需要催。有时候也会烦,会说对方。不过现在最多的是第一种,好久没有第三种了。其实自己是很自觉的人,被人催的时候不多,催别人的时候更少。或许是,我信任别人多,信任流向我也多吧。

 

 

Q:你认为拖延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A:我觉得不需要克服,需要接纳和认出,拖延背后是有源动力的,比如有的是害怕,有的是不喜欢却觉得摆脱不了就消极对抗,有的是对自己的内在催迫不满等,一旦消解这些,满足自己内在的需要,拖延就消失了。所以,不必去改“拖延”这个行为,而是去关心背后的原因。

 

Q: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是在钻牛角,就是不愿出来,明知道与身心无益,不喜欢又总是一不小心就被进入这个状态。你有过类似的心路历程吗?不知能否分析一下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A:有,不少。现在不觉得这“不良”,尝试和它彼此尊重,接纳和了解多了,它就变得轻而软。 


Q:通过前期和这次网课的短暂接触,可以对我做一下初步点评吗?

A:谢谢你给我这么大的重视想听我的看法,但我认为自我确认是基本的主权,我不会要别人告诉我是怎样的人,我也不想判断别人,实际上也无法判断,因为每个人随时可以改变,评价只能对过去,而过去不算数。

                 [成长现场]最重要的是我心里愿意有对方这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