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触真实的父母
文/孟迁
抱怨父母是“受害者”思维,是不愿,不能为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事实上,我们早已不是那个不能帮助自己、为自己负责的小孩了,曾经那些我们渴望从父母那里获得而未获得的,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了,你可能暂时不习惯不容易,但这个真的能学能会。如果你的自信够,你会发现,那些经历其实挺好的,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和磨练的很多,没有那个匮乏,也就没有这些成长,那个当初渴望的未满足,其实是一个美丽的礼物,如果你不因为包装难看、味道难闻就看也不看的丢掉的话。
美化父母背后是讨好,是自己不够独立依然有求于父母的表现。正常来讲,我可以看到父母的局限和自己不喜欢的地方,但这不妨碍我他们,尊重他们。无视或者回避父母的不尽完美,实质上通过美化来满足和父母更好地连接的渴求,如果我们非常确定父母爱我们,对于父母我们有足够的安全感,没有害怕,没有担心,我们自然就不美化了。

(每个人都是一个普通人,左边是温总理)
· 做一个好“人”比做一个好“父母”更重要,因为我们是通过我们这个“人”来做父母的。从来没有一个不够好的人,成为一个好父母。
· 从小被别人强大的期待环绕,自我在期待的荆棘中,躲三藏四、顽强独特地生长着,渐渐成就了现在的我们……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大堆痛苦,消化了这痛苦,自由就开始了。
· 想让孩子更好是对孩子最直接最常见的不接纳。什么叫更好,就是现在不够好,什么叫不够好,你了解孩子吗,了解孩子真实的情况、想法、感受和需要吗,你就说孩子不够好?孩子的努力、困难、打算你都没看到,只是想让孩子马上变成你期望的样子,孩子不烦你才怪!
· 特别可怜一个人,很可能暗含着你对他的不相信以及你的拯救需求。
· 父母担心孩子,孩子担心父母的担心,担心担心又担心,中国最高的GDP其实是担心!
· 放弃是被动的,常伴随着受挫.压抑.赌气等,放弃常常暗含反骨…放下是主动的,为了爱为了更好而忍痛做出的选择。
· 早些年看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张国荣饰演的西毒说:从小我就懂得保护自己,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拒绝别人。当时我觉得这句话很酷,现在才知道这样说的背后是缺乏安全感。

孟迁心理成长日记:
每一步
孟迁如何作父亲
教孩子感恩是愚蠢而可耻的
当孩子犯错时
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了姜文
我想爱
我最近学到的四个好东西
你所经历的恰是你需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