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感:“哭泣”和“人性化”

(2010-05-15 23:19:34)
标签:

孟迁

亲子关系

育儿

情感

家庭教育

童年资源

分类: 孟迁思语

       随感:“哭泣”和“人性化”

         “哭泣”和“人性化”

                          文/孟迁              

今天和一朋友吃饭并散步,有两个好的感触。

其一关于哭泣。

哭其实是人最原始的表达的。在人学会说话前,哭可帮了我们大忙。襁褓中,我们饿了哭,渴了哭,困了哭,累了哭,尿了哭,屙了哭,烦了哭,怕了哭,闷了哭,气了哭……幸亏有哭在,否则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办。

哭可以用来呼唤和提醒,可以用来缓解压力,用来倾诉,用来释放情绪,当然还可以润目养颜调节身心(如果不是哭太多的话)。哭泣是兼具丰富含义和多重功能的,倘若没有哭泣,大概我们活不到现在。哭曾经被认为是健康的标志,所有的产科医生都非常看重孩子生下来会不回哭,想尽办法也让孩子哭出来。

可是,后来情况变化了,女孩子爱哭竟有点类似笑柄,男孩子更是被教导男儿有泪不轻弹,只要是孩子稍大一点,就常常被训斥:哭什么哭!就知道哭!多大了还哭!别哭了好不好,烦死了!别哭!不哭我就给你……于是,人们越来越少哭泣,到后来很多人想哭都哭不出来了。

随感:“哭泣”和“人性化”随感:“哭泣”和“人性化” 

我不认为想哭都哭不出来是坚强的体现,相反我觉得那是很痛苦很压抑,那是一种与自己内心情感甚至人类本性的阻隔。所以,很多时候,在心理咨询室里,情况的改变往往从来访者的哭泣开始,有一部著名的心理电影就叫《当尼采哭泣》。来访者所以走进咨询室,并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优秀不坚强,而是对自己内心某一部分压抑太多,一直得不到处理,积久成疾,有些人是走进了咨询室,有些人是走进了医院,有些人则走进了监狱。在心里咨询室里,哭出来往往意味着“原来……”,原来我是那么渴望,原来我是那么爱,原来我完全可以,原来我真的不必,原来我真的能够,原来我是那么不愿意,原来我承受了那么多……原来,原来,无论原来是什么,无论是“我原来”还是“他原来”,原来即“本来就是”,那一刻的痛哭经常意味着“我终于看到了真相”。看到了,懂得了,也就和内在的自我及现实连接了,一旦连接了,问题本身就好解决了。

 

每个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做孩子时所受的教导,所背负的期待,所形成的担心和害怕,日积月累,慢慢让自己和内在相隔千山万水。如果有机会看到原本的自己、看到内心的最初,就会有一种莫大的“相认”的喜悦,好的转机就开始了。

其二,关于人性化。

散步时,我说我希望自己的书人性化,自己的人人性化。朋友问我,你的人性化指什么?

老实说,在被问之前我还真的没想过怎么形容和描述自己的“人性化”。我是很讨厌不人性化,比如张县长在电视里讲话,我听到的就是一个县长在讲话,而听不到“张”。我希望的是,张县长讲话的时候,既是作为县长在讲话,也是在作为“张”这个人在讲话,因为张首先是一个人才是县长的。我希望我的书里面有“我”在,我不喜欢很多教育书籍中,有很多观念、很多事例,但没有作者这个“人”。

举例来说:

a现在很多人根本不懂得做父母,根本不学习就去做父母,结果孩子出了问题还去指责孩子,其实是父母自己的问题。我接待过一个家长……

b在我做父母之前,我觉得自己一定是一个“完美父母”,直到我真的做了父母,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有那么多东西需要学习,很多事情表面看起来是孩子的问题,根源其实是我自己没做好。

在我看来a就是非人性化的,总是在说别人,从来不说自己,尤其是不说自己曾经的幼稚、挣扎和困惑,仿佛他从来就是全知全能,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有过类似于b的感受的。

“人性化”的东西让人感觉亲切和体贴,让人感到被尊重被顾及,不是居高临下不是程式化。心理大师艾瑞克森的学生说“我的老师从来没用一种方法对待过两个来访者”,那么我觉得这样的心理治疗叫做人性化。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人性化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个“人”,不尽完美、因时而动、有血有情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人类共有的“人性”,就像我们原本会哭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