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 |
分类: 孟迁思语 |
缺乏责任感是幼稚的表现,一个从不随手拎垃圾袋的孩子,他会以为自己不做也会有人做或者不必现在就做,决不会想到这种意识会给他的成长和人生处处添设障碍;同样,那些从不要求孩子参与家务的父母,他们会以为这是对孩子的爱,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妨碍孩子的成长。两者都是不成熟,父母的不成熟在于看不到自己肩上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责任。
很多人把责任当作负担,抱怨操心劳累,这是人们对于责任的误解。其实,有责任负是一件幸福的事。人到中年万事忙,上有老、下有小,你喊累,喊操心,可是如果你上面没有老人,下面没有孩子,身边没有妻子,你就开心了吗?生命中只有不能承受之轻,没有不能承受之重。一个人负的责任越大,这个人的成就和社会地位就越高,个人价值感和幸福感就越强,只有那些乞丐流浪汉才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任。
人们对责任感理解的更大盲点在于人们往往忽视了人们在负责任的过程中得到的锻炼,以及责任感所能激发的巨大潜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对世界100名各个领域中杰出人士做了问卷调查,其中61名杰出人士表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他们内心最喜欢做的,他们的杰出原则他们超人的责任感。请看这次调查的一个个案: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一个音乐世家,她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音乐启蒙教育,非常喜欢音乐,期望自己的一生能够驰骋在音乐的广阔天地,但她阴差阳错地考进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一向认真的她,尽管不喜欢这一专业,可还是学得格外刻苦,每学期各科成绩均是优异。毕业时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的MBA,后来,她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如今她已是美国证券业界风云人物,在被调查时依然心存遗憾地说:“老实说,至今为止,我仍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果能够让我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我知道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假如’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艾尔森博士直截了当地问她:“既然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为何你学得那么棒?既然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你又做得那么优秀?”
苏珊的眼里闪着自信,十分明确地回答:“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那里有我应尽的职责,我必须认真对待。”“不管喜欢不喜欢,那都是我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尽职尽责,那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有责任感可以创造奇迹。”
当一个人不喜欢也不擅长却处于责任必须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会受到一种珍贵的锻炼。至少是对自己的克制,耐心,以及对自己未知觉的能力开发。显然,当一个人在克制自己的时候,他要比他原本强大的多;当一个人对任何事情都有耐心的时候,这个人的前途简直不可限量;而当一个人进入一个她并不感兴趣的领域的时候,这本身是对他人生和能力的极大丰富。这里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他能够发现那些被掩盖的兴趣和天赋,他会发现,啊,原来自己对这方面还能做这么好;还有一种可能,他发现他还是不喜欢做这个,也不善于做这个,但是由此他的能力也能提升到一定的水平,没准儿,就是这点能力能在关键时刻,救他于危急之间。
成功的人永远不是只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的人,是也能把自己讨厌的事情做好的人。一时兴起可以让人有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要想成功,却要经历很多的忍耐和克服。
对别人负责和对自己负责并不总是矛盾的,一个人最大的责任感在于对自己负责,这应该是所有责任感的起点和终点。当你做一个诚信的人的时候,你不也是在示范诚信、享用诚信,积累你的人脉吗?当你出于一种职业的道德,在尽心力的时候,难道不也是在自我成全吗?许多无知之辈对自己的家庭不负责任,难道家庭的破裂是他可以承受的吗?相反,假如你没有责任感,你如何得到别人真正的信任和尊敬呢?假如别人对你的信任和尊敬不够,你能想象到你做人做事的困难吗?你能够忍受所有人都对你不抱期望,不托感情吗?
对事情负责,可以增进自己的能力,对别人负责,可以赢得机遇和信任,对自己负责可以得到发展,所以,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一旦你抛弃了责任,你也就抛弃了自己。
9责任感测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说明:第6、7、9题,选“是”得0分,选“否”得2分;其余题目评判与此相反。
0—8分,你是一个十分缺乏责任感的人,应该好好的思索一下自己的人生态度了。
8—16分,大部分情形下,你还是有责任心的,或许因为年龄或者家庭的原因,你还不够成熟。
16—22分你有很好的责任感,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人,但要防止责任过度,不是所有的责任我们都要负,也不是所有的责任我们都能负。
新浪亲子中心推荐其他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