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家有儿女》里刘星的扮演者张一山还有一位私立中学林老师一起参加了新浪“锐话题”节目的录制,主题是如何看待九零后,本来没有怎么注意80后和90后的对照,通过这次节目,倒有些闲话说了,如下:
1 关于火星文
有人说“火星文”是脑残体,这是恶贬和低估了,这分明就是一种创造,谁不信谁创一个试试。
有人担心“火星文”影响到汉语的发展,我认为这又“高估”了“火星文”,现在孩子们用火星文主要是因为自我保护和好玩,等他们长大了火星文就没有这么必要了。说孩子们语文水平不好,我觉得这是家长们和语文老师应该负的责任,你们没有给他们好的启蒙,才导致他们随波逐流流于表面。

2 关于早熟
90后给人感觉是熟谙世故、小有城府。就拿和老师关系来说,作为70后的我小时候,看老师是抬着脸看,心理距离很大。从80后开始有很大改观,他们很容易和老师打成一片。90后就更会揣摩老师的心思,很多行为已经有明显的目的性了。我问一个九零后的高一女孩怎么看待这些,她说他们这一代人就是看着大人给老师送礼长大的,潜移默化就“多懂了些事”。
3 关于幼稚
有的人说,一方面90后很早熟,一方面又很幼稚,我觉得这是个假问题,早熟是因为某些社会风气的感染,幼稚是他们年龄的自然表现,他们才多大呀,怎么可能方方面面都成熟?

4 关于拜金和虚荣
整个社会都在拜金,孩子怎么能不拜金?求富是人的权利、自由也是需要,但是金钱不过是为人的生存和自由提供一个保障,人真正的价值和幸福还是在精神层面,只不过几十年来,中国人都穷怕了,认为有钱什么都好了,只要有钱就行,在大家还不算太富裕的时候拜金就比较普遍了,等生存压力变小以后,拜金的倾向才会得到缓和。
5 关于功利
其实,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物欲膨胀,商家创造并引领潮流,贫富差距直接挑战人们的自由和尊严,整个中国人们的功力指数都大幅提高,孩子们多“聪明”呀,学什么是什么,而且很快就超过大人。
6 叛逆和盲从
我们视野里的九零后,其实是九零—九五,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在青春期,和父母、老师代表的成人世界拉开距离是他们成长的需要,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分化”;与此同时他们对于他们同龄人的价值观表现出的盲从,则是因为对同龄群体群求认同的需要。他们不想当“小孩”,他们希望有自己的风格和决定权,所以他们先要远离喜欢替他们做决定的成人,但是他们自己的风格和价值观还没有完整的确立,只好看看同龄群体在做什么,就难免盲从了。
7关于开放
九零后是在一个全球化的时段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开放是自然而然的,他们的价值观的多元,对新生事物的理解和宽容(比如对同性恋),都是自然的。这也是好事。
8 关于网虫
九零后从记事开始就是网络时代,课业压力那么重,下楼和出门的机会那么少,父母和老师没有几个真的能走进孩子心里去的,网络自然就是他们娱乐、交流的“后花园”了。
9 关于颓废
有人说九零后很早就喝酒、抽烟、偷尝禁果很颓废。我觉得作为在一个开放多元、资讯罚代的时代背景成长夏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变坏和学好都比原来容易多了,他们的榜样太多了,选择太多了,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在他们的变废的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会惊人的爆发,他们的能量将会大大超过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

总之,我认为九零后的所有“特点”,不过是由成长的内驱力和时代背景文化投射而来,除了极少数的人能够觉察并选择时代的投射以外,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时代文化背景投射的反应,80后和90后的区别,就是九十年代中国和2000年后中国的区别。
新浪亲子中心推荐其他篇目:
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件事
单亲妈妈不等式
中国父母最需要什么
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教育
从暑假安排谈“闲暇教育”
家境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儿童低情商的三种表现
儿童情商培养四步骤
家庭教育的三个通道
影响孩子发展的三个因素
做父母必需的八种智慧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
孟迁如何做父亲
开发儿童智力谨防三误区
单亲父母的9个心理陷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