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晓松
春雨过后,春风暖了。公路旁,花坛里,原本一片枯槁、毫无生机的草地,不知何时,被些许绿色点燃了。
这新生的绿色与残存的枯黄夹杂着,像醇厚二胡与清脆笛子的合奏,又像母亲已经斑白的两鬓。
花坛旁边,来来往往的车辆、行色匆匆的人们,都对春草司空见惯,很少有人会停下脚步,把哪怕一丝一缕的目光投向它们。更不会有人细想,它们都经历了怎样的风刀霜剑,枯荣了多少个春夏秋冬。
想来它们对寒冬的风霜和路人的践踏都无动于衷,对于人们的目光,更是不会在意的吧!任尔沧海桑田,任尔月圆月缺,任尔东南西北风刮过,它既不会“感极而悲者矣”,也不会“其喜洋洋者矣”,只会按照自己的轨迹,无声地枯荣着。既不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也从没有想过要影响别人,它们就这样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春草默默不言,与世无争,但并非随波逐流。它用自己的方式散发着独有的光,温柔、静谧,却又坚韧无比。
它们从没想过要影响别人,但它们散发着的光芒却是无法掩盖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自古以来,面对着看似柔弱,看似默默无闻的春草,有多少文人墨客发现了它们的光芒,并让这光芒从笔端尽情流淌,熠熠生辉!又有多少人已经被生活蹂躏成暗灰色的心灵底片,在初春时节,被这平时被人无视的光芒重新点亮,重新变得五彩斑斓、充满阳光!
停下匆匆的脚步,满含敬意,痴痴地望着这些沉默、温柔却坚毅的生命,我不由得又唱起了那熟悉的歌谣: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