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南极陨石 |
由于去大巴山的缘故,好多天没有贴南极的照片了。5月2日,我们格罗夫山队在京队友在一家叫“老兵驿站”的餐馆聚会,环境很好,晓波请客,晓晓出钱。
茫茫雪原,他象是一位猎人在搜寻着猎物。
林杨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天体化学家。在南极考察的日子里,我们一直住在一个房间(只有在中山站的几天时间不在一起)。
林教授长期从事天体化学研究,对太阳系前物质的研究有重要贡献。
自从19次考察队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取得4000多块陨石之后,亲自到南极采集陨石成了林教授的一个心愿。
他第一次到南极考察,但却是我们这次考察收获最大的人。在一共搜集到的5354块陨石中,最大的那一块是他拣到的,重4.3 kg(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国在南极搜集到的最大的陨石)。不仅如此,南极陨石总重量的记录也是他的,搜集到陨石的数量他也在队里位列第二。
跟他待久了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林教授对自然现象的有着极其敏锐的观察能力的缘故。也源于他所具有的优秀的科学研究素质和执着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我很喜欢这张照片,曾经起名“拾荒者”。照片中蓝冰上寻找陨石的人就是林教授。蓝冰、四方太阳、陨石猎人......
这一天,风很大,地吹雪卷起来打在脸上,针扎一样的痛。林教授手中那个白布袋里陨石的数量不断地在增加。远出的山就是格罗夫地区的最高峰——梅森峰,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真象我原来说过的“剑指苍穹!”
在这个简易的纪念塔上留影,那里有国旗在风中飘扬。在南极内陆向祖国致意,样子很酷。
在来去格罗夫山的途中,每天都要给雪地车加两次油。车上那个黑衣人是林教授。其实他修车的本领比加油老练多了,当然是给徐、李二位师傅打下手了。
发现的每一块陨石都必须首先用GPS定位,然后编号、记录,然后用塑料样品袋包裹好后才能装在大的布样袋中。整个过程中,手不能直接接触陨石样品。林教授告诉我们,那是为了尽可能地保留陨石中的原始信息。也许,这些来自天外的东西哪一块上带有生命的信息呢。照片中蓝冰上黄色GPS前面那个黑色的东西是陨石.
每天晚上回来,林教授要在雪地车的车厢内整理大家当天采到的所有陨石样品,秤重、分类......,后来每天拣到的陨石越来越多,这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因为有温度的要求,在他整理样品的时候,这个雪地车的车厢是敞开着的,气温在零下20多度。
偶尔,也去山上背岩石样品。走在最前面的是林教授,很卖力的。
在雪龙船上考察队办的南极大学上讲课。
很喜欢摄影,他手上那个卡片照相机在南极极低温环境下很管用处,方便,随时可以拿出来拍照。
爬在冰裂缝的边上拍照可是非常危险的,但那个水晶世界的景色的吸引力更大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