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秦岭考察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古时候,蜀国境内四面高山,北面大巴山,东面巫山,南有大凉山,西面则是雪山高原,把个四川地围得个严严实实。陆路崎岖难行,水路险滩重重。从大巴山地区入川,仅有栈道(在悬崖峭壁上铺成的木板路),人行其上,险象环生。
现在,尽管山势依然陡峻,水流依然湍急,然而,路却不再难行。
4月中旬,地质考察从盆地北部的大巴山进入四川盆地。
陡峻的岩壁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蜀道何难”!
显然,这是脚下这条路修通时的记录。
在“蜀道何难”的标语下,依稀保留着当年栈道遗迹,一些排列整齐的四四方方的小洞,就是古栈道插木桩的位置。
宽阔的马路穿行在大巴山腹地的一些主要河流旁、沟谷内,几乎四通八达。所以才有今人说“蜀道何难”!
“蜀道河难?”
不远处的另一段岩壁上,我们看见了也许是红军留下的标语“争取苏维埃政权”,眼下的这条路在红军时代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一定很难。
这是河对面人们过河的桥,那里的孩子们每天也是通过这座桥去学校上学。桥虽然被几根钢缆紧紧的链成,但对于那些几岁的孩子来说,仍然很难。孩子顽皮,不免在桥上嬉戏玩耍,这种小桥晃起来很危险,边上又没有很密实的保护,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危险。
桥上的木板经常因年久松动或者烂掉,我们自己走在桥上都得小心翼翼。
前一篇:剑峰大巴山
后一篇:队友-天体化学家林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