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丰车队今天早上七点出发,驱车300多公里到了那曲。那曲是青藏铁路中间最重要的中转站,平均海拔3600米。我们通话时,侯丰告诉我他就坐在青藏线的路轨上,正等着采访义务护路工。他们都是当地的藏民,响应政府号召,自愿来到青藏线上护路。他们的出发点很朴实:家门口有铁路了,感觉就像自家添了东西,要爱护。
侯丰:义务工作队正在护路,他们住在铁轨旁边800米远的帐篷里,
劳春燕:这个账篷常设的吗?义务护路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侯丰:这个账篷流动性很大,但是基本上会在铁路两侧,移动也就是换个高一点的地方。用牛粪当原料取暖的,还有一个汽灯,一张床,很简单,他们在这么简单的生活里,还继续为这条铁路服务。
劳春燕:他们都是从哪来的?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当义务护路工?
侯丰:有这么一条长长的铁路从家门口通过,他们从心里高兴。
劳春燕:没有任何报酬吗?
侯丰:没有任何报酬,而且里面大多数是党员,义务的干活,每个人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以外,24小时主要看这个铁路,旁边的涵洞啊。
劳春燕:他们一般来一次干几天呢?
侯丰:他们常年在这,不是来一次,就住在旁边。
劳春燕:那他们原来的工作呢?
侯丰:他们就是放牧,有一些草场,…我觉得我们在现场感到最大的一个值得钦佩的地方可能是常年的这种坚持,而且这个青藏铁路夏季只有两个月,…他们在这,就是看护着这个铁路,有一个73岁的队员我们还没有采访到他,他在200多公里以外,人家问这个老人准备护路到什么时候,他说,护到死。
劳春燕:像这样的义务护路员有多少人呢?
侯丰:在那曲地区是512名,就是格拉段到那曲512名。
劳春燕:他们工作主要做什么事情?
侯丰:就是看路轨,涵洞,有没有其他的意外,包括有一些情况向有关部门通告。他们护路主要是检查,主要是早发现。
劳春燕:白天就巡逻,晚上回到自己帐篷里?
侯丰:他们可能是也替换的,但休息时间很短。他们是义务跟铁路生活在一起,这几公里的路轨是他全部的生活了。
劳春燕:每一公里有一名护路工,分散在那曲512公里的路段上,他们的后勤保障怎么解决?
侯丰:后勤保障,他们吃的是家里的。
劳春燕:谁给他们送呢?
侯丰:家里人,他们都是义务的。政府国家跟你签一些协议书,可能会有一点伙食补贴,很少。他们就是义务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