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二元现象

(2009-08-01 15:07:29)
标签:

新农村建设

城乡一体化

二元结构

时事评论

杂谈

人文/历史

文化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科学实践”。

  要体现城乡一体化,最好看的就是这些乡镇的“新区”,绿草铺地,绿树成荫,别墅成群。在不少的地方还别出心裁地搞起了“一镇一国”的建筑风格。这里是英伦建筑,那里是德国风貌;这里是西班牙的群落,那里是北欧风情,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在新农村,新景象的西洋镜里,我们看到的是新农村新出现的二元化问题。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的建设,首先要科学。没有科学,那么,“观”只是成为了“观景”和“景观”。如果我们认同建筑也是文化的观点,如果我们不否认建筑是一个地方的自然、历史、人文的积淀与传承的观点。那么,我们将西班牙的建筑、美国建筑、日本建筑以政府规划的形式强行安置在每一个有着数百年、上千年历史的中国农村的地界上,要求那里的原住民告别祖屋,居住这样的房子(或与之为邻),接受这样的文化,是非常霸道、非常可笑和非常不科学的。北欧的尖顶建筑,是由于那里的大雪压顶所形成的建筑结构,我们也东颦西效;我们这里在喝黄酒、吃茴香豆,但必须播放《斗牛士之歌》。(有时不免想到:要是我们的行政长官突发奇想: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把这56个少数民族的建筑都弄过来,一镇一个民族风格,来个“锦绣中华”,估计肯定会评为最雷人的政府。但搞个“一镇一国”的发展观,弄个“世界之窗”,却政令畅通,横行无阻,是不是反应了大国崛起过程中浮躁的心态。)

   在绿草铺地、绿树成荫、别墅成群的新乡镇里,居住在原地的原住民与居住在别墅里的“城里人”,朝闻鸡鸣,老死不相往来。和谐千年的乡镇被认为地割裂成为了两个种群。原住民不愿“跨界”到新地界去,他们感受到的是压抑与傲慢;新“移民”不愿“跨界”到老城厢去,他们感受到的是冷漠与敌视。原住民与新移民没有共享“新界”的发展,原住民文化与新移民文化没有共融,尽管居住在一个乡镇的辖区内,但原住民与新移民缺乏共同生活的环境与生态。

  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毁田造绿,把地价抬上去。然后把收入部分在那来长期地贴补到绿化、景观、乡镇的柏油马路上。没有钱了,再卖地,卖了地,再贴补。这样的乡镇财政怎么可能不破产。农业用地怎么可能不被蚕食可吞并。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乡镇财政由于建设投资导致的事实上的破产,已不是一个孤例。(这还是会让我们想到那个段子:娃,干啥?放羊;放羊干啥?卖羊;卖羊干啥?娶婆姨;娶婆姨干啥?生娃;生娃干啥?放羊。)

  城乡一体化还没见端倪,乡镇二元化已然出现。这个现实的背后是什么?或许比这个现象的出现和存在更发人深省

 

看到这样的景象,似乎很自然会想到与国际接轨的租界和平民居住的棚户区的二元结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