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海闵行区、浦东新区的黑车执法“倒钩”事件,已有了官方的说法。
但怎么看、怎么想,总感到这不是“事件”,而是“案件”。
城管一脚踹了路边的大饼炉,还和违法执法沾点边;但往路人的口袋里强塞100块钱,然后大喊“抓小偷”,回到警局再去领赏,好像与“栽赃”无异了。
看媒体披露的”倒钩“全过程,好像看描写旧上海的小说、电影。几个小混混密谋坑人,手法与现状差不多。只是从床底下跑到了马路上;从以色相骗人变成了以社会公德哄人;从小白领上升到了国家机关;从黑道变成了红道......
当然,时代不同了。现在叫“倒钩”。那时是万恶的旧上海,叫拆白党。
附:百度百科上,对拆白党是这样解释的:拆白党:黑道行业之一。
最初及最盛行地点: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的最大都市——上海。
人员组成:主要以中产阶级为主。
拆白为上海方言,含义有四:
1)白吃白拿
2)隐喻拆白党徒经包装才能引人入彀
3)等同上海俚语‘撤烂污’,指下三滥
标签:
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二元结构时事评论杂谈人文/历史文化 |
标签:
时事评论杂谈人文/历史文化 |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全部文章 |
小时候听人这样说:厨子的心好,裁缝的心坏。说的是厨子看到客人把桌上的菜肴一扫而光,心里就很开心;而客户拿来的衣料哪怕在节省,裁缝也要裁一些下来。当然,这只是一种针对不同职业的调侃。不过,也有点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大家的衣服用一样的布料,应当是会省点钱的。
很少有时间看新闻。这个时候往往在下班的路上。因为要响应拉动消费的号召,公司买了一台电视,正在调台,正好在植树节的晚上看到了植树节的新闻。看到植树的今天里一水的黑色夹克衫,真为上下一心共渡时艰的精神和行动所感动。所有的“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的同志们,穿着一样的黑色夹克衫,真是一派独特的景象。想想有这样的“节约每一个铜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的好干部,消灭“三公消费(公款、公车、公费旅游)”,应是指日可待。
怀着这样的喜悦,逢人边宣传这样的见闻。闻者无不动容,自己也很为这样的发现和弘扬“主旋律”而自豪。直到有一位仁兄告诉我这已是一个“发现的历史”,记录在“海里开会”的镜头中已出现了无数次,其历史的追溯,可能要从“多少大”开始。
我开始关注每天晚上七点,我很想看到大家穿着一样的衣服,围坐在一个圆桌边的样子。也
标签:
财经 |
分类: 全部文章 |
标签:
财经产经/公司经济企业战略商业模型战略 |
企业存在的重要理由,是获取阳光下的利润。利润不但是企业为社会提供价值、产品和服务的报酬,也是企业存续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企业获取一时之利的方法不胜枚举,企业谋取暴利的路径也各有奇妙。但企业获取长期利润的途径和方法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正确的盈利模型。
正确的利润模型,建立在企业为社会和客户提供他们所必须的价值、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之上,是客户愿意购买企业产品和服务并支付相应费用的理由和依据。依靠垄断固然可以获取暴利,但客户并不愿意支付相应的费用,所以,这并不是正确的盈利模型。只要竞争者出现或垄断不在,这样的企业必然土崩瓦解。就像国内的一些行业巨头,除了对终端产品的价格垄断和对客户利益的蛮横掠夺,没有任何的盈利模型可言。这样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做什么亏什么,一遇强劲的竞争对手,除了国家补贴和注资外,没有任何生存能力;依靠权利可以获利,但无论是权利更迭还是社会法制,都无法使这样的企业持续盈利;投机可以获利,但投机的心态和投机的概率,都无法保持企业持续的盈利。2008年,一批率先倒下去的企业,很多是挡不住利润的诱惑,将企业的流动资金拿去炒
标签:
财经 |
标签:
时事评论 |
标签:
产经/公司 |
标签:
产经/公司 |
1)企业在原有的市场中,已面临增长的极限。如我所咨询的一家企业,在2002年战略咨询确定战略定位和核心竞争战略后,由12000万元的产值达到了2006年近30个亿的产值,而其所在的行业,稳定在12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显然,企业的发展受到市场规模的制约,企业无法持续高速发展,必须寻找新的战略方向;
2)选择一个产品,就是选择一个行业,就是选择一批竞争对手。由于市场体系的迅速成熟,各个行业都开始了由强势品牌主导的洗牌,产业集中度增加。这时,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面临与该行业龙头企业的正面冲突和该行业内众多中小企业的集体无意识抵抗。例如,我刚咨询过的一个企业,其所在行业共1499家企业,但前十家的企业占据了60%的市场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