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弱势趋势应引起重视

(2007-08-02 19:53:02)
 

近年来,大量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市场饱和、竞争激烈、资金短缺、人才流失、创新乏力的困境。原赖以起家的营销法宝和体制优势,似乎在一夜间荡然无存。无论如何“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下千言万语”似乎都难以挽回产品的颓势和企业增长的迟缓。而大企业挟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资金优势,开始了新一轮的市场扩张和行业洗牌……

经历了20多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风风雨雨,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其中,很多的企业成为了行业翘首,成为了商业楷模。但是,无论是中国500强,还是行业100强,也无论企业家如何带领企业一次次地反败为胜、从胜利走向胜利,都不约而同地在近两年再一次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发展困惑。大量的企业在与同行的规模竞争、产品竞争、品牌竞争、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大量的企业在与强大的商业渠道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大量的企业在与金融资本的合作中处于弱势;大量的企业在被新商业模式的整合中处于弱势;大量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推进中处于弱势;大量的企业在与国际市场的标准与规则的冲突中处于弱势;大量的企业在企业公民的浪潮中处于弱势;大量的企业在创新的能力与速度中处于弱势。与此同时,大量的企业在由创业型企业向管理型企业的转型中沦为弱势;大量的企业在家族的传承中沦为弱势;大量的企业在资金的断裂中沦为弱势;大量的企业在决策失误中沦为弱势。如果说,十年前,当第一次由我提出弱势企业的概念时,只是把弱势企业简单地诠释为弱势企业,即那些所谓的“产品没市场、企业没效益、发展没资金、债务一大堆的企业”。那么,现在我对弱势企业的定义,已由绝对弱势向相对弱势延伸,由弱势状态向弱势趋势拓展了。弱势,不仅是大量企业的生存状态,还是大量企业的发展趋势。所以,弱势不仅是一些企业状态的静态描述和界定,也是一些企业发展趋势的动态描述与界定。尽管现在的企业可能比那时的企业在规模上、品牌上、产品质量上有所提高,但面临的却是更深刻的危机和更艰难的困境。因为,现在的企业所面临的是全球化市场的问题,是行业洗牌的问题,是商业模型的博弈问题,是同当量级企业对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已超出了单个企业所在市场与行业本身发展规律的边界,已超出了单一的资本、市场、品牌、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要素的边界,已超出了企业家本身能力、悟性、学习力和人脉关系的边界,超出了企业团队执行力、团队精神的边界,而正成为一个企业集群、行业集群、区域集群乃至中国企业集群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正因为弱势企业所面临的是一个综合性的生存与发展困境,所以,其解决方案,也就不再是一个产品、一项技术、一个能人、一次机遇、一个广告可以力挽狂澜的了。而当一个又一个财富排行榜企业在瞬间瓦解时,我们,也就很难用某个企业家的目光短浅、能力欠佳、运营失误或个人操守来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归纳与总结了。而有必要从对企业面临的深层次的问题和结构性的问题,从市场规则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对企业为什么处于弱势和被弱势化,进行深入和逻辑的分析。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有一本书红透了企业界,大家争相阅读,竞相推荐,一时洛阳纸贵。一直到现在,企业家对“蓝海“还是一片痴情,寄希望能够借专家智慧,使自己能够从“红海”脱身,进入无竞争领域。这说明,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企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仍然希望沿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和承袭过去的幸运,能够找到一个市场缝隙,能够找到一个市场机会,再次用项目撑起一片蔚蓝的天。其实,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新的商业领域不难,发现新的商业机会不难,难就难在当一个企业身心疲惫地由红海投身蓝海时,没有蓝海的航图、没有蓝海航行的资质、没有蓝海管理的经验、不知道蓝海波浪的规律、雇佣不到蓝海航行的水手、缺乏蓝海航行的资源......凭什么进入蓝海航行,凭什么能把航船导向彼岸。更要命的是,当丢盔卸甲从所谓的红海中挣扎上岸时,看到的就真是蓝海吗?还是迷茫中的幻境、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当选择一个新产品时,实际上是选择了一批新的竞争对手;当选择了一项新的投资时,实际上是选择了了一个新的产业。当我们谈到产业这个名词时,我们知道,“产品是自己的儿子,产业是人家的老婆”已是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话题了。但我们真的能够意识到“蓝海有漩涡,蓝海有鲨鱼,蓝海有风浪,蓝海有暗礁”吗?红海有的,蓝海全有。蓝海有时比红海更危险,因为我们对它缺乏认识,我们对它失去警惕,我们对它寄予太多的指望。如果我们不对企业为什么在高速增长后,会重新处于弱势地位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总结,而只把企业的振兴寄托在一个产品、一个项目、一个能人身上,我们的美好愿望将被蓝海的巨浪击的粉碎。因为,企业无论在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上,都与80年代、90年代完全不同了。再沿用那时成功的思维来推演企业未来的成长之路,那么,就真应验了哪句翻新后的古老谚语:成功,是失败之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