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里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

(2006-06-12 13:50:59)
笑跃同学告诉我:张柏石去世了。隐约感到这一天在迫近,但仍然闻讯失声
我和柏石大学同窗,尽管两年,但彼此的情义的确非同一般。她17岁上大学,在我们那个“老三届”的时代,是我们班级中年龄比较小的,英姿华发,朝气开朗,喜欢音乐和文学,给我们那个年代沉闷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缕清新的空气和冬天的暖阳。所以,我们大家都很与她和得来。当然,我与她走得更近一些。本来,还有可能更亲密的,可我失去了机会。同班同学大家是心知肚明,只是不点破罢了。
毕业,他和男朋友她去了沈阳,到一个国营大厂当团委书记;我,回到了离别四年的上海。她很理智地与我断了联系,我寄上了一本手抄的“朦胧诗人选集”,作为分别的最后信物。80年代中,我负责国家某个重点武器的自动驾驶仪设计,曾到他们厂出差,与她匆匆见了一面,大家已是心静如水,很浅浅地谈谈共同的同学和学校的一些变化。只知道她回到了研究室,也在从事科研任务。我知道这不适合于她。果然,听说她与她的先生南下深圳了。从此,我就再也没有听到她的消息。
去年11月,大学同学在武汉聚会,听说她得了癌症。但听说化疗后康复得不错,孩子也上了北航。心中放宽许了些。一直犹豫要不要打个电话问候,可不知深浅,不敢贸然行事。总想有机会可以见面的。

我一直奇怪,82年,在哈尔滨火车站分手时,我何至于那么悲痛,日记里写着“好像生离死别”。也许,那时就隐约地感到会有什么。我以为一切早已过去,她已成为青春的记忆和随风的往事。现在,她去了,我在体味着这种离别的情思。发生的,就存在了,只是潜意识地把它轻轻地掩和了......

我想,那一定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地方。不然,为什么大家都要去,还有人要加塞不排队呢

我相信那一定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不然,去了那里的人们,为什么都不愿再回来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