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提升产业附加值。自然要创造品牌、保护品牌、提升品牌。
于是,保护民族品牌,成为了一种舆论导向、一项政府议程、一项轰轰烈烈的运动。
可作为上海品牌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会的专家,我一直对什么是民族品牌糊里糊涂,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的。看来,也是滥竽充数。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
1、民族品牌的全称是中华民族品牌吗?那么世界品牌大国且又是多民族国家的美国,为什么没有美利坚民族品牌之说呢?
2、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如何形成中华民族文化暂且不说(这本身是一个学术界喋喋不休真论的问题,包括中华民族这个名词的诞生,迄今也不过100年不到,由梁启超最先提出),问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与特征是如何决定了中国品牌发生、发展的呢?
3、如果中华民族品牌的概念成立,那么,它必然强调的是文化属性,而非地域属性。在中国本土之外创立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是不是民族品牌呢?
4、如果中华民族品牌的概念成立,那么,它必然强调的是血统与种族属性。由华人或有华人血统创立的品牌是不是民族品牌呢(例如从前的王安电脑、现在yahoo,或者和记黄浦)
5、民族品牌是汉民族品牌吗?那么为什么不说SONY是大和民族品牌,SAMSUNG是大韩民族品牌呢?
6、如果民族品牌是汉民族品牌,那么,55个少数民族干吗?我们的政府干吗、执政党干吗?其不是民族分裂、国家分裂。
7、各级政府制定的品牌发展战略,到底管的是区域内的品牌问题,还是华人圈内的品牌问题。想管,管的了吗?
8、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真的具有那么强的民族性吗?那么联想、海尔品牌的民族性要素又是什么呢?
因此,强调“民族品牌”导致了四个理论和运营误区:
1、由于民族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无法确定,所以,民族品牌的理论无法建立,逻辑混乱
2、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甚至民族化。民族品牌倡导文明比较优劣理论,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文明冲突
3、选择错误的品牌发展国家战略和实施方案,且无法实施
4、强调“民族”设计元素。而设计元素在品牌发展和产品、产业发展中,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旅游产品等个别门类除外)
所以,取代民族品牌更合适的概念,应当是国家品牌
1、国家、民族、文化、经济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明确的概念界定
2、各级政府制定的品牌发展战略,具有可能实施的理论基础
3、国家品牌发展的持续推动力,是提升国家的地位和公信力,而不是强调民族设计元素
4、在国家品牌的概念下,地域、属地、行业品牌的概念,才有可能延展和推进
前一篇:电话局的小姐都昏过去了
后一篇:穿老鞋走新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