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去江边(5)
标签:
浮浮洋洋小海一样一股!还是小股除非能腾云驾雾海西海东、线南线北江南要江北 |
分类: 关东路 |
52.去江边(5)
女房东的声音伴着敲门声,门本掩着没关。姚莲应一声,女房东就走进来,后边的老人也点点头跟进来。女房东道:“他问厢房怎么有人,要来看看。他是我丈夫。喂牲口的,有空就跑回来一趟……”
姚莲想要打招呼,却是想不出怎么称呼,就道:“添麻烦了,添麻烦了……”
传凯嘴笨,也被称呼难住了,还没来得及说什么,老人道:“不用客气。也麻烦不着。走了。”
老人回头走,传凯就跟出来道:“啊,大叔……来给您添麻烦,不好意思。”急了,称呼也就有了,用了就不犯难了。
“嗨噫,不就是住一宿,那麻烦什么,呵呃。就是三天五天的,也麻烦不着,再说……”脚步慢下来,笑了,“我也不过来住了、呃、天热的时候、来的……”
传凯纳闷:“哦……”
“没听明白?天热的时候才来的,也就三个月吧,还许不到呢。哦,出去走走不,说给你、听?”
传凯“鞥”着点头。
“那回去说一声再来,我等着!”老人欣欣然,难得来一个“话伴”。
传凯本心在江水,人家的事情没兴趣,可是正好想出去。就跑回厢房,女房东已走,传凯道:“我和大叔外边走走,不用出去找。”姚莲来不及询问和阻拦,传凯已经出了门。
来到街上,大叔却道:“我先问你,说是搭便车,就能到这。那再……”
传凯想,“搭便车,就能到这”,这一定是姚莲对女房东说的,太好了,不用犯愁怎么说了。剩下就只能步行走呗,别的招没有。道:“再,再就走走行了。”需要抓紧先发问,免得又被问,“大叔怎么是夏天……”
老人道:“我不是这里的人,是人家把我招来的……夏天来。”
传凯听着,吃惊、瞪大了眼。不过看老人正低头走路,并没有注意自己的反应。
老人继续道:“她这里房子不错,就来了。”
传凯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听着。想,就为房子,恐怕不大对吧?却不该说。
“其实,我老伴过世没多久。她托人说,儿子进城去了,家里需要人,让我一定来……我,你看,八十多了;她,五十出头。不合适啊!”
传凯心里只想着去江边看看,不愿意分心,又不能总不反应,好容易想出一句话:“‘愿意为大’,不是嘛。”说着,脚步慢下来,不想往前走了。
老人道:“是,是愿意,找人催嘛……呃走,去饲养院看看,这工夫那些牲口都干活呢,空着栏。”是很愿意说说他的新家,饲养院大概正是说话的地方。
“大叔,我还有事。大叔啊,早就听说大江,这到了江边,我应该去看看,是不是啊?”传凯对自己能说出这样的话,很有点自豪了。拒绝了看牲口。拒绝人是不容易的,不过这回是有合理的理由的,还隐隐地希望引出这后边请教关于这条江的情况的话题!
“想看江?啊呀,真是外地人——就一条江呗。”
“不看可惜啊,一定得看看。”
“明天看吧,我领你去。”
“明天,明天得走了。现在天还不晚,正好。没几步路不是,看一眼就回来。”
“是不远。那,走吧。那么急,明天还非得走!”老人转头向北。传凯跟上。走着聊着。
老人没儿没女,老伴一没,日子胡乱过。他本是什么事都不往心里装的人,说是一辈子了,什么活儿都干过,但都是作副手、助手,就是种地,也没扶过犁,没赶过车。日常生活也是老伴打算。现在得依靠自己了,却又到这新家来了。来了没几天,自己待不住——家里窝着哪有那么多话,就去找了喂牲口的活儿。人家本来有两个人,一个腿有毛病,他来了也能帮助搬搬抬抬。人家那两人不善言语,他一来,倒有点活络气。不过他没上几天学的,写不了字,看不了书,说的就只能是生活小事。饲养院的活儿也稀松,来去自由,他就前半天后半天都往家跑一趟。
“大叔,您不是这个村的人吗?离得远不?”传凯能想到的就是这些话了。
“东边那个村,不远。我还有房子,不如她这里的。”
到了小树林,其实树是栽在堤下边,到这里反而看不到江水。走上堤,啊呀,哪里是一条江,浮浮洋洋小海一样!水也并不真“绿”,浪头虽然算不上汹涌澎湃,倒也一赶一波地舔着土堤的下脚。望过去对岸有几十丈远。
“啊!有这么宽!”传凯差点说出这怎么能过去,却及时压住了,改道,“还挺急呢。”
老人道:“秋水嘛,就是多。这还算宽,这才是一股!还是小股。”
还有大股!传凯失智了,脑子似乎血脉不通了。过了一刻才嗡嗡响起来。
“同志,你怎么了?”看传凯瞪着眼睛呆望江面,不动、不说话,似乎也不呼吸。老人有点紧张了。
“啊、呃、大叔,我估计一下、呃……”
“估计什么?”
“估计水、有多……”
“爱钓鱼是不?什么鱼都有。”他知道自己村里曾经有个汉人喜欢钓鱼。可他哪里知道眼前这位汉人同志脑子里存着的是“过江也就一会儿工夫”。
传凯这一看,竟是没有船就除非能腾云驾雾飞过去!
传凯很快回到常态,问:“大叔,听人家说,义州东边江不宽,呃、几步就能过去。”不能说过去,这回可已经说了,怎么好,“呃、不宽,不就能看看江北的、人家了。”以为后边的话能够遮掩那个过字。
“这些人!他们自己不知道还要乱说,能信他?不得看了才知道啊!呃呃,这里也就是不算宽,比起那、东边西边都宽。”老人并没有注意过去不过去的。另外,他的词汇看来也不大够用。
“东西两边都宽,这里还是窄的了?”哎呀。传凯又道,“那是一位老先生说的,说道过了义州进山区,江面很窄……”
“哦嗷,他说的大概也对,那得往东很远,说是过了水库、窄。”
“那是哪里,叫什么地名?”
“哎呀,不知道地名,人家说的我没记住。我远的地方都没去过,到这个村来也就两三回,算这一回。”
传凯吃惊,已经是八十多的老人啊,很少出过村?不过也可能,没必要,就不出去,一个大村子,事情都能办了。以前的人,差不多都是。刚才还说了什么水库?这得问问:“大叔,还有水库?”
“有,大水库,好大呢。说道是能存很多很多水。”
“大水库,大水库。还那个、这是一股,小股。还有大股了?”
“那是了。小股过那边还是岛子,岛子过去以后才是大股。大股当然是比小股宽了。”
“噢昂,两股中间还有小岛?”
“谁说小岛?不小,有地种,有人家住——村子!”
“大叔去过吗,这岛子不能离得远了?”
“岛上我没去过,不过这假不了。”
传凯又吃惊,这江里边还能有这么大的岛子?就是黄河也没听说过!
那,许正翰老人岂能说谎!绝不会啊。那是怎么回事啊?脑子要炸开!
到底是?应该是他老先生只知道书上的?只听他那一代或者更老的人说的,完全没有到过这一带?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这里就是十年江南十年江北,或者是十年合股,十年分股了。
啊哦,正是那,人生易老、世道多迁、江流岂能守常不改!
从这里过是不用想了!我这海西海东、线南线北——北不了,绕过来了,现在江南要江北又北不了!嗨唉嗨!
传凯毕竟是能干活的男人,这不是唱戏,不会“天啊天、地啊地”。也不能不想啊,需要想、想办法。想办法也就是一种活儿,虽然这活儿非常不适合他,那也是必须承当的。硬承当也不是豪情万丈就成事的……
看着堤脚的水纹,想着想着,心头一闪:有一道堤,虽然不高,却提醒着,这里还不是“真山区”!而许正翰老先生说的是山里!也正合着眼前这位不念书的老人说的“那得往东很远”……
“听到了吗?”老人问。耳聪目明。
是有人喊爹,孩子来找了!传凯大声应着下堤、穿过小树林,走上小路不几步。“爹——”,听起来是怀英喊,传凯答应着快走。果然,怀英后边跟着姚莲,出现在村口。
《关东路》选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