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环保,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变废为宝,既避免了污染,又增加了财富,是可循环收益型模式。中策是源头抓起、清除污染,这是为环保而环保的模式。下策是不管不问,积累成疾后再一起处理。
目前,我们是在从下策走向中策,耗资巨大,而收效甚微。污染最大的问题,还是落后的生活、生产模式造成的。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日本人把中国的树买去,做成一次性筷子卖给中国,然后再回收这些一次性筷子,制造成纸张,再卖给中国,然后再回收废纸,再做成纸张再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必须改变,从过去浪费型为环保型。
城市家庭垃圾是个麻烦事,比如剩饭剩菜,倒到垃圾桶里会发霉发臭;装在塑料袋里,扔到垃圾箱,也容易发霉发臭。西方的方法,是在洗碗池下装一个垃圾粉碎机,将这些剩饭剩菜打碎成糊状,随下水道流向地下管道。其他的非腐烂性垃圾,可以通过分类或卖或放进垃圾箱,这样不但大大减少环卫工人工作量,而且减少浪费。所以,城市要进入低碳生活、生产方式,这样不但环保,减少污染,而且可以大大节约生活、生产成本。
钢铁、水泥、火力发电造成的污染,是个大问题。上次石家庄讨论将市区的石钢搬迁,如此好的钢铁厂,现在竟成鸡肋。有人建议搬迁出河北省,给辽宁。这种思维就极端了,如果石钢的生产模式不改变,难道到辽宁就不污染?看了一个技术资料,钢铁-化工-水泥-发电-供暖可以一体化,不但可以解决污染问题,而且可以形成规模效益。具体方法,是先把煤炭进行洗煤脱硫,提高煤炭燃烧效率,也减少污染。钢铁冶炼过程中的余热可以带动蒸汽轮机发电、可以城市供暖,炼钢的煤渣可以制造水泥,这一个循环链条下来,污染基本消失,而收益却巨大。
环保如同治病。有人问扁鹊,你治病技术无人能及吗?扁鹊说:我哥哥比我厉害。我是病人得了病才治,而我哥哥是使人不得病。所以,环保是个系统工程。一是需要全民树立低碳生活、生产的观念。二是日益完善环保市场,使环保产品日益丰富,环保科技日益进步。三是扩大环保投资力度,支持环保型企业发展,支持现有落后的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改进生产模式。四是加大环保执法,逼迫污染企业退出市场,进行产业升级或转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