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纽约蓝蓝
纽约蓝蓝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406
  • 关注人气:11,8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图书馆-人民日报文化版约稿

(2010-11-11 00:40:27)
标签:

教育

图书馆

人民日报

三角钢琴

美国学校

分类: 纽约流水

本文是应 人民日报文化版的付总编的约稿,已经发表在11月10号的人民日报上。可能现在看人民日报的读者已经很少了吧 ?因为版面有限, 所以没有用到我拍的照片,现在和文字一起发出来吧。其实这个主题是非常有意思的, 现在中国人都快把图书馆忘记了, 真的很可惜。

美国图书馆-人民日报文化版约稿

在美国,图书馆是人们生活里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既有电影《后天》里那样规模宏大藏书无数的大图书馆,也有每个大学里引以为荣的学术型图书馆。但是最多最普遍的还是无数星罗棋布散落在每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小镇间的小型图书馆。这些小巧而方便的图书馆在每个镇里不仅只是担负着居民借书还书那样简单的功能,更多的已经成为孩子,父母和老人的社交场合和文化娱乐场合了。可以说没有没进过图书馆的美国人,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图书馆的功能更为重要。

美国图书馆-人民日报文化版约稿

 

 

以我们小镇上的图书馆来说,藏书也许不算太多,但是小孩要借什么课外读物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而且还有多种杂志,电影DVD,音乐CD,录像等都可以借到。它最大的优势就在离家近,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图书馆对本镇居民都是全免费的,是居民福利的一部分。刚上架的新书可以借2周,旧书可以借4周。而每个图书馆里还有很多台电脑可以让居民免费上网,极为方便。本镇居民凭驾照就可以很容易办到借书证,如果不借书的话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图书馆而无需出示证件。

美国图书馆-人民日报文化版约稿

 

 

美国学校里的很多作业都要求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暑假老师会开出长长的阅读书单,如果全部靠买,费用巨大,而且利用率太低,所以到图书馆借书自然就成为孩子家长的首选。学校和图书馆有着亲密的合作关系,老师开出的单子一般都可以在本镇图书馆里就地解决。每个图书馆里都有专门针对儿童的读物区,装饰得非常漂亮舒适,很多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在图书馆里看一下午的书,孩子边玩边读,家长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或杂志,甚至图书馆每周还请专人来给孩子们念儿童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这样的图书馆孩子怎么会不爱呢?

美国图书馆-人民日报文化版约稿

 

美国学校一般是下午3点后下课,很多父母还未下班回家。所以12岁以上的大孩子(美国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有成人陪伴)往往喜欢下课以后一起约着同学到图书馆里做作业,因为图书馆设备齐全,冬暖夏凉,安全舒适,自由进出。而且需要什么资料也可以马上借到,更重要的是可以和同学热热闹闹地讨论做作业,聊天,看书等。图书馆已经变成了青少年社交的一个重要场合,他们在这里开始了初步独立的社交活动,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孩子是在图书馆里长大的。我的女儿曾经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在学校朋友也很少。但是五年级以后开始经常和同学去图书馆以后,我发现她的朋友越来越多了,性格也越来越开放了。我想是因为图书馆的气氛比学校放松很多,孩子可以自由交谈,交朋友也变得容易很多了。

美国图书馆-人民日报文化版约稿

 

美国图书馆同时也担负着文化交流的任务,经常举行各种小型的音乐会,内容丰富多采的讲座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一有活动就会通过EMAIL通知大家,方便快捷。我最近就去图书馆听了一次小型钢琴演奏会。本镇的一个居民过世时把遗产的一部分买了一部很高级的三角钢琴捐给图书馆,然后图书馆就请来一个很著名的钢琴家现场演奏。我看到很多退休老人听得如痴如醉。他们很多人也是图书馆的老常客,经常约了朋友一起在图书馆看书聊天租电影。相信退休生活里和朋友一起听场免费的高水平的音乐会多么开心的事。
美国图书馆-人民日报文化版约稿

我以为美国图书馆这样的模式就胜在小而多,重在位置方便,限制很少,每个人都很容易出出,日久天长上图书馆自然就成为一种习惯了。
美国图书馆-人民日报文化版约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