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骂孩子吗?

标签:
育儿教育方式教育方法老二 |
分类: 二千斤 |
我们这一代当父母的可能都基本反对打孩子的教育方式了,尽管中国有古训:“不打不成材”为打提供理论依据。记得童年时楼下的一个男孩经常被她妈毒打,凄凉的哭声整栋大楼都可以听见,谁都劝不了她。其实大家都明白那是因为他母亲爱情失意,迫不得已嫁给他父亲,于是她把对生活的不满全部发泄在了打孩子身上。很多年以后听说那孩子因为偷东西进了监狱。可以说这孩子从小从母亲那里得到了印象就是她不爱他,甚至恨他。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出事就不是太意外了。
我们可能都同意打孩子既起不到任何正面教育的效果,而且给孩子的一生留下阴影,打绝对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那么骂孩子呢?我相信大多数的家长仍然认为这是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且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骂我们似乎找不到其他更好更有效的方法。何况我们哪个不是被父母骂长大的呢?打是亲热骂是爱,骂孩子当然是为了她好。我在生了老大以后也理所当然地把骂当着“教育手段” ,我完全忘记小时候被父母骂的时候我内心是多么地恐慌。她打碎杯子我会骂她几句,吃饭撒了我会骂,因为我是那么坚信骂了她以后她一定会长记性,下次就不会再犯,这样就起到教育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不服我的骂,开始为自己辩解。更糟糕的是她的脾气也变得很暴躁,动不动就会和我顶嘴,吵架,还会打妹妹,骂妹妹。我开始感到孩子不听话的压力而不知道问题出在那里。
幸好这时我遇到了老麦。他对每次孩子一犯错我就一顿骂就觉得很不理解。我更觉得奇怪:“你小时候不挨你妈骂?” 他说“我小时候很调皮,但是母亲的确从来不曾这样暴怒地骂过我,但是她会严肃教育我。”我说“不骂你还能教育你吗?”他说:“当然可以,她会非常严厉地告诉我哪里错了,甚至惩罚我,比如不让我玩我最喜欢的玩具,所以我一样知道对错。你仔细想想你每次骂孩子多少是因为发泄自己的怒气而不是真正想解决问题?”
我一想的确也是,每次都是听到看到孩子犯了什么错,或者什么事做得不好,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非常生气,然后就开始破口大骂。可以说十有八九是因为我非常愤怒,因为孩子撒了饭我得拖地,因为打烂我心爱的玻璃杯而动气,于是骂孩子,甚至有时是把其他地方的气发在孩子身上,因为她的弱小和不能反抗。这样一想,我的确很惭愧,其实我不过是借着教育孩子的目的发泄自己的怒火,让孩子俱怕我而对真正教育孩子没有什么作用。我说那我该这么办呢?老麦说:”下次你要骂孩子之前,先深呼吸一下,然后想想:一你是否在生气,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孩子需要的是你的帮助,希望你帮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责难她。”
我觉得他说得有理决定照他所说的方法试试,可以说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困难,多年养成的坏习惯对我来说非常难改。很多次我就忍不住地想骂人,有时管不住自己就骂了出去。但是一点点地,我慢慢地减少了对孩子的责骂,每次都先平静下来,尽量不动气,然后问孩子,“你觉得自己错了吗?错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改正?” 然后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教育方式远比骂孩子好多了,她们容易听进去,不再和我是对抗的关系,更重要的事我们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下次不再犯,大家都开心。我非常惊讶地发现不骂孩子居然能有这么好的教育效果。比如老二3年级的时候经常忘记带作业回家,按我以前的方式肯定是先骂了一顿再说。但是我们开始寻找怎么帮助她记忆的方法,我们尝试用小本子记每天的作业,让她每天回家之前检查所有的东西等等。最后不费一枪一炮她终于改掉了这个坏毛病。
我觉得让孩子一直感到父母的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辱骂会让孩子马上感到父母的敌意,于是会认为父母不再爱自己。而且关键是骂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很多时候骂了半天的孩子她根本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其实孩子小的时候不会犯什么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但是需要家长的引导,需要有人告诉他对和错。不骂并不是说不惩罚不讲原则,并不是溺爱和纵然,相反,用不骂的方式是希望找到孩子愿意接受的教育方法而使我们的教育更为行之有效。其实你仔细观察
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破口大骂过孩子了,尽管偶尔还是有声音比较高的时候,但是我会尽量克制自己。特别高兴的是老大的性格也变得开朗很多,和我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而完全没有所谓青春期的叛逆。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模式越早越好,象老二基本就是按我这样不骂的思路教育出来的,所以她的性格显得非常温顺。孩子小的父母不妨按这样的思路试试,不要随便训斥孩子,这样从小培养和孩子的健康关系。即使孩子大了的父母,你也可以改变一下骂的思路,也许你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骂孩子,其实更多是对自己品行的挑战和反省。
我想我今天感到幸福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2个女儿的关系。而这一点我得感谢老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