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边缘 |
我选择了用最年轻的艺术形式-新媒体或者叫电子美术来结束我的这个连篇累续的系列报告。 我在美国研究生读的是电子媒体设计,按理说我对电子美术应该是比较了解的。 但是由于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太快,各种媒体之间的渗透互动很厉害,有的你简直不知道该叫它什么东西。我觉得要给新媒体定个意反而很难了。按我的理解就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不管怎样它是具有物理形态的, 除了视觉上可以感受到,还可以触摸到。 可是现在的电子美术在电脑和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下, 它存在的形式已经完全是电子形态了, 还结合了声, 光, 点, 多媒体等综合形式, 变成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多数人对电子艺术形式还不是很熟悉,(这有别于用电脑来搞平面设计等等, 电脑是被当成工具使用)。但是在美国的大多数现代美术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电子形式的艺术品。比如电脑绘画, 多媒体电影, 以及很多我根本无法归类的玩意儿。 比如我见过的一个作品是一大堆电视屏幕墙上, 同时放映着不同的文字, 声音和图象。 你不能否定它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对观众一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一般美国人都把这类作品称为新媒体。
而电子媒体一般指网页, CD, 数码电影, 多媒体, 游戏等形式, 包括文字,图象,声音,和动画等基本元素。和电子美术注重的是用电子载体来表现艺术感受不同, 电子媒体的使用已经非常大众化和实用化。 在电脑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的时代, 凭空出世的电子媒体设计也是市场前景最大的产业。所以毫无疑问会用更多的人关注这个新宠, 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会选择电子的形式来进行创作。
美国的美术教育也包含得有不少新媒体的作品。 一般小学三年级对电脑的掌握就很熟练, 此时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电脑美术作业。
高中有老师专门教授数码摄影和PHOTOSHOP, 学生的作品水平相当不错, 让我看了不由感叹后生可畏, 我那两下真的不能和他们比了。
终于完成了这个系列的文字, 感到终于完成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我在国内的很多朋友同行也在看我的这组文章, 都说很有意思, 很有些启发。 这些天我也收到无数的博友同行的留言。算是这些天辛苦码字的收获吧。
和数理化教学的各有优劣不同,中美艺术教育的差距的确是很大的,大家心里都知道中国的美术教育不尽人意,也都知道短时间内无法有质的变化。 而且这也不是几个人可以努力去完成的事。
想说的话很多, 还是留着以后慢慢说吧。
后一篇:这个伤感的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