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买鸭子没有卖的精(跟贴)
(2017-06-20 16:11:22)
标签:
老南京盐水鸭南京小吃金陵秦淮 |
分类: 影像金陵【宁】 |
南京人买鸭子喜欢说“斩碗儿鸭子”,旧时一家人吃饭买整只的不多,多为“半只”,或“四分之一只”。
半只有“硬边”和“软边”之分,所谓硬边就是带大脊骨的那一边,由于骨头相对软边要多一些,一般人都不喜欢要。而“四份之一只”习惯称“脯子”和“后座”。
买脯子喜欢无大脊,无胸骨;买后座喜欢软边无香尖(鸭屁股)。
都想买“软边脯子”,都想“占便宜”“套划算”,谁愿意买“硬边香尖”?谁愿意吃亏?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那时卖鸭子的都是老主顾,谁都得罪不起,糊弄了今天,明儿就少了一个主顾。
该是卖给你的“搭头” - 骨头一点也不会少,只不过卖主下刀手法熟练,让你在自以为“上算”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罢了。
早年买鸭子不喜欢肉少的鸭脖子(和今天人的喜好完全不一样),脖子从哪儿切可是卖家手上的功夫,鸭头多带一点根,鸭脯上多挂点鸭脖,多带多少?多挂多少?决定“搭”鸭脖的长短,那时用来作“搭头”鸭脖的长度连今天“香辣鸭脖”长度的一半都不到:其实鸭脖的长短没有变化,只是取鸭脖下刀的位置不同罢了。
你说要软边?当你看到卖主下刀时,第一刀的确能看出“硬边”和“软边”,而下第二刀时,角度一变,鸭身一偏,原本是软边的后半部就成了“硬边”。手上拿着给你看的“软边”时,却“捂住”下刀时带进的“脊柱”,无论是“ 剖边”,“称约”,还是“切块”,卖主都会熟练地把“骨头”放在你注意不到的地方。你以为买了个“软边”,其实不然。
有时赶上了好脯子,可是“搭头”却是一根“长脖子”;有时遇上“硬边香尖后座”,卖主会免了“搭头”让你高兴地买下。
卖鸭子的满嘴都是“甜言蜜语”,把谁看作他的“老主顾”,总能把你哄得“心满意足”。
遇到不敢糊弄的主顾,只能任凭选择,至于“搭头”,会顺利地“匀分”给“火使路”(南京方言“爱听好听的人”)
卖鸭子的目的是要把鸭子都卖出去,可不愿意留下一堆卖不掉的骨头?即使卖不掉留给自己吃,也想吃肉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