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说东道西【议】 |
南京方言中有很多其它地方语言中少有的现象,比如“生动语态”。南京某人对事反应慢会用“木古”一词,而口语中就会用“木里实古”,这个词是“木古”的“生动语式”。“木古”在南京方言中很常用,而且用的场合也是多种多样,有时用一个“木”代替更深的含义。
“木古”的意思有:
① 糊涂。如:人家找你的钱不会数呀,太木古唻。
② 麻木,遇事反应慢。如:看到水开了也不关火,真木古。
③ 冻得无知觉。如:哎呦,冷死了,手都木古了。
④ 言行唐突鲁莽。如:你有话好好讲,不要木古得罪了人家。
在口语中多用生动语式,即:“木里木古”,“木里巴古” “木里实古”,多为木古的一,二,四中的含义。至于用那个生动语式,和老南京人生活的地方有关系。我记得上小学时,班来了一个从下关转来的学生,这个同学不仅说话用词和城南的人很不一样,就是语调也有明显的差别。即便是城南,门西和门东的方言也有细小的用词不同。
至于这几个词的字是个怎么写法,实在不知道“官话怎么定的”。我以为可以从南京方言“生动语式”去追寻答案。南京方言中有很多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都会变成“生动语式”。而且这些词都可以按照特定的模式有不同的变化和变通。这种“生动语式”使得口语更加生动,鲜活,增加了口气,强化了语境,提升了语言的多样性。
如果这两个字是“XY”可变成“X里XY”,并且常在后面加上“的”变成“的字词组”或作形容词或作“这样的人”讲:
例如:“窝囊”—— “窝里窝囊”
这种“XY”结构有时演变成了“X里巴Y”和“X里XY”通用,如:
南京方言中的这类生动语式,多有贬义,责怪,指责,甚至责骂,训斥。很多词大人之间一般不会当面说的(背着说旁人有可能),说这些话的多是夫妻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现实中谁都不爱听“不好听的话”,听到这类的话常常“辩嘴”“回嘴回舌”。当有人说“木里巴古”,回嘴人就会说“还九古,十古哩”。毕竟在南京方言的生动语式中有“十古”的不多,写成“木里实古”,即考虑到方言的发音,又考虑到词本身的含义,还可能避免字面上有望文生义的别解。
毕竟离开南京四十多年,很多记忆都已模糊,淡薄,想起来信手写一段。在南外岁月如歌的网页上,有个南京方言(或金陵旧忆)的栏目增加趣点,岂不是一乐园地。愿此文能抛砖引玉。
补:南京方言的生动语式的变通模式有多种,如:
两个字组成的“XY”也可以变成“XYY” 多数由两个字动词或名词重复第二个字就变成的形容词,例如:
把两个字调过个,再重复第二个字,如:
还有的单个字的词在后面加上重叠的词,如:
声响词,如:脏哄哄,冷嗖嗖,火辣辣,慢腾腾,急吼吼,……
形象词,如:酸济济,甜眯眯,热乎乎,抖呵呵,园滚滚,……
比喻词,如:黑漆漆,矮墩墩,直桶桶,黄灿灿,冷冰冰,……
有的时候用固定的词放在要生动的词后面,如:
“……不拉几的”,一般放在单音节词后,如:脏不拉几的,死不拉几的,呆不拉几的,傻不拉几的,瘦不拉几的,臭不拉几的,啬不拉几的,……
“……巴拉的”一般放在双音节词后,如:小气巴拉的,吓人巴拉的,容易巴拉的,稀奇巴拉的,济潮巴拉的,滴屎巴拉的,……
“……个不歇”,多用在单音动词后,如,唱个不歇,说个不歇,吃个不歇,忙个不歇
“……得不得了”常用于单音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如:好得不得了,高得不得了,快得不得了,…… 有时也用于单音的动词,如:他气得不得了,他抖得不得了,他厌得不得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