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 《张大力》(五上)教学材料
(2014-09-15 17:42:42)分类: 小语高段组 |
原文
张大力
——节选自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
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
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
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张大力》教学目标的制订(一)
仔细阅读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段目标及内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
2.
3.
4.
5.
预习作业反馈:
1.
例如:
赳赳武夫
稍稍动一动
俯问 撼 握 挺 举......
2.学生读了多少遍,我找不出真实答案。学生的学习态度太随意。有学生竟然写读100遍正确、流利,又读100遍才有感情。上课我要找这个同学读读。
3.学生读此文最大的收获估计是赏玩了。之余,只少部分发现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记人写事等细节。
4.抄写具有表现力的语句时,大部分学生摘录了张大力举起石锁的第六段,可见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潜力很大的。
5.学生的扩展阅读比例是5/49,仅有10%,少得可怜呀!多读书提高语文水平,用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这一方法学生还没掌握呀!
结合我们进行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预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针对《张大力》预习题存在的问题,特作以下总结:
一、
1.
2.
3.
建议:
教师务必要通过相关事例、资料来正面引导学生,讲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要求:
准备专门的预习本,扉页要写上格言,每次写作业之前读一读。
二、
预习作业不是教学常规必检作业,但关乎到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问卷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写道:我预习过了,老师上课时我就会了。这一句话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情脱钩严重。教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都是学生预习会的,岂不白费力气?
故,教师一定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本。这样,教学才能抓住重点、易错点。课堂上,教师才不会搞一言堂。
三、
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仔细阅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张大力》教学目标的制订(二)
再次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段目标及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
2.
3.
《张大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过程:
一、 检测阅读。
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交流。
二、 品词析句。
这篇文章在你的头脑中留下了什么印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预测:
1.张大力身强力蛮。
2.天津人夸人的方法很特别。
三、 写法探究。
1.此文对你学习语文的帮助大吗?你收获了什么?
预测:
用词准确
前呼后应
举例说明
2.教师补充:
《俗世奇人》后续《题外话》此书后138-139页,日本的新锐作家南条竹则极通我国文学。他问作者冯骥才所写的小说是否受冯梦龙的影响。作者的回答是:
我受冯梦龙的影响有三方面。写文章:
一是传奇。小说无奇不传,不奇也传不成。传奇主要靠一个绝妙的故事。把故事写绝了是古人的第一能耐。所以,选文章,选择事例要突出一个“奇”字。(板书:事例奇)
二是杂学。杂学就是生活,就是知识。我理解为文章内容应是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且作者需精通文章中主人的行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这需要我们多接触生活,多点生活体验。
三是语言。中国人十分讲究文章的功力,尤其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绝不是一写一大片。文章不厌百回改,力争使文章的语言准确、简练。(板书:语言准)
四、 拓展阅读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小说记录了各种怪异人物。每人一篇,各不相关。这些手艺人靠绝活儿在码头上生存。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你知道几个?
1.
表扬:
雨琴、怡真、怡梦、
2.
从中你认识了谁?印象最深的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