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培”课堂实录系列:《认识时间》 张伶俐
(2011-04-21 09:35: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新发现》 |
《认识时间》课堂实录
梨林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81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初步建立时间概念。3、懂得要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学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2、直观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具钟、小黑板。
执教、整理:梨林实验小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好!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是几点钟起床的?
生:6点半。
生:5点。
师:起得这么早!
生:6点。
生:5点半。
生:6点40.
生:6点10分。
生:7点。
师:老师想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你是这个时间点起床的?
生:我妈用手机定一个时间。
师:你妈妈用手机定闹钟,到这个点闹钟响了你就起床了。
生:看表。
师:是你看的?还是妈妈看的?
生:是我妈妈看表告诉我时间。
师:然后你就该起床了。
师:还有谁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你起床的时间的?
生:妈妈帮我定表,到点它就丁冬丁冬地响了,是6点45响的。
师:大家起床有时间,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到时间?
生:睡觉。
师:你晚上一般几点睡觉的?
生:7点。
师:睡得挺早。
生:8点。
生:9点。
师:有点迟了,睡觉的时间要在提前点。
生:8点半。
生:7点。
师:大家起床需要时间,睡觉也需要时间,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时间?想一想。
生:工作。
师:工作的时候需要看时间。
生:去游乐场玩。有一次我爸爸让我玩一小时,需要看时间。
生:吃饭。
师:吃早饭可以看时间,有个固定的早餐时间。午饭、晚饭都有时间。
生:干活看时间。
师:对,干活的时候会看时间是不是该下班了?
生:上学。
师:上学要看表,不然就有可能迟到。还有什么时候用到时间?再动一动小脑筋想一想。
生:上课。
师:看表就会知道是不是快上课了?要赶紧往教室里面跑。
生:下学。
师:看时间就会知道是不是快放学了,心情非常高兴。大家有没有发现时间很重要?
生:有。
师:时时刻刻就会用到时间,那么我们应该学习学习认识钟表。你认识钟表吗?
生:认识。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上学前班的时候老师教过我们认识钟表。
生:学前班学过钟表课。
生:在家里爸爸经常教我认表。
师:老师发现个别同学认表,大部分同学都还不认识表,那么就需要我们这一堂认真学习。大家有没有见过钟表?
生:见过。
师:谁能说一说在哪里见过钟表?
生:钟表店里见过很多钟表。
生:我家里有一个钟表。
生:电视上显示钟表。
生:在学校教室里有钟表。
生:电脑上有钟表。
生:新华书店里有。
师:可见挂钟表的地方是非常多的。大家闭上眼镜想一想钟表是什么模样的?还要想一想钟表上都要有什么?尽量想的更全面一点,想一想举手来说。
生:时针、分针、秒针。
师:你知道钟表上有时针、分针、秒针。
生:数字。
师:有哪些数字?
生:1、2、3、4、5、6、7、8、9、10、11、12。
生:我记得钟表上有标志。
反思:
导入内容太多,就像臭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本来我是打算和学生聊一聊,这样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加深感情,使课堂气氛轻松一些。我打算交流这几个话题:1、你是几点钟起床的?2、你是怎么知道你是这个时间点起床的?3还有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到时间?认识到学习时间的重要性、必然性。当我看到小朋友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不忍心打击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就让举手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说,我再顺势补充说明,这样用去了很多时间,光导入足有8分钟,严格地说,从科学角度来说,导入3分钟完成比较合适。我又问学生:1、你认识钟表吗?2、你是怎么认识的?3、有没有见过钟表?4、在哪里见过钟表?5、闭上眼镜想一想钟表是什么模样的?6、想一想钟表上都要有什么?这些问题有必要吗?可有可无的提问应该属于无效问题,真是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一年级学生上课注意力的时间本来就不长。平时在我的课堂上,我提出这些问题后听学生集体一说就过去了,没有这么细致地、仔细地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回答,课堂导入比较快。今天这样子实在有点“山路十八弯”。
二、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钟表,大家仔细观察,看钟表上有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
师:钟表上的数字咱们这样说刻度1、刻度2……(学生接着往下说)。
师:有“0”没有?找一找有“0”没有?
生:没有。
师:钟表上只有1-12这12个数字。
生:小黑点。
生:时针、分针、秒针。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样子的针是时针?什么样子的针是分针?秒针?
生:(一起回答)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红色的针是秒针。
师:老师拨一个时间,大家看一看会是什么时间呢?
生:10点5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生:时针指在10上,是10点多,分针指在1上,我知道是5分。
师:到底分针指在1上是不是5分呢?
出示小黑板,小黑板上画一钟表。
师:老师把钟表画下来了,看一看刻度1到刻度12有没有?
生:有。
师:时针和分针有没有?
生:有。
师: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
生: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师:那么分针走一格会是多长时间呢?大家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
学生闭眼等待,老师看手机卡时间1分钟。
师:说一说你觉得一分钟……?
生:我知道1分钟=60秒,1分钟秒针走的是60步。
师:1分钟60秒,秒针走了多远的路?
生:秒针在钟面上走了一圈。
师:秒针走了一圈60秒,分针走了……?
生:一步,走了一小格。
师:我们可以知道1分钟=60秒(板书)。看钟表,分针走一小格是60秒也是一分钟。
出示钟表,演示分针走一小格,也就是分针走了一分钟。分针走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分针走5分钟的时候在什么位置上?
生:刻度1.
师: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走了5小格(学生数小格),也就是说分针走了5分钟。
分针继续走,6分钟、7分钟、8分钟、9分钟、10分钟(拨表演示),分针走10分钟是在什么位置上?
生:刻度2。
师:分针走到刻度3是多少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分针从刻度2走到刻度3是又走了5分钟(5小格),加上前10分钟是15分钟。
生: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生:5+5+5=15计算出来的。
师:分针走到刻度4、刻度5、6分别是多少分呢?
学生回答,说计算方法。
生:1小时60分,1小时的一半是30分。
师:分针走到刻度9是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5、10、15……45。
师:分针走到刻度10呢?
生:50分。
师:分针走到刻度11呢?
生:55分。
师:分针走到刻度12呢?
生:60分。
师:也就是1小时,整时。
反思:
我问学生钟面上有0没有?这样的问题有价值吗?我让学生几遍地说钟面上有什么,如何区分时针、分针、秒针,需要吗?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认识整时和半时,说明学生已经认识钟表,我是怕时间隔得久学生忘记?好像我忽略了这些,把学生当成了第一次学习钟表,第一次见到钟表,这样又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意义不大的问题上,主要是因为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判断失误。最大的惨剧性失误是当我要让学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时,应该让学生看着教具钟表,看秒针是如何走动的,速度?路程?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步,更要注意看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多少,学生没有注意到的话,这个重点内容可以再让学生看钟表一分钟,结果,哎!备课时我在看教具钟表能不能拨时间时把电池取了出来,没有意识到还需要用,电池忘在备课室了。这么重要的演示我无法完成,又不能这时返回去拿电池,就假装用手机,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像有的学生说“1分钟=60秒”,他只是知道,我没有给出条件让学生数出来这个结果,后来我知道这个结论是三年级才学习的,我真是搞得有点“乱七八糟”。然后我让学生说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是5分钟,等等,这些内容不都全是空的了吗?到这时课堂已经过去25分钟之久,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而我还在喋喋不休地讲“重点内容”,整堂课我的问话多,重复学生话语,一堂课全都是我的声音在回荡,实在是太失败了!我只让听听学生的回答,听听学生说是怎么想的,怎么会成这样呢?会是这样的感受呢?还有板书1小时=60分,应该在数完分针走到刻度12时是60分时写上,我是在后来想到这是重点内容居然没有写到黑板上,才又提到补充上去的。
三、课堂训练
师:再一次来看表。拨时间,学生思考,举手发言。
引导:我们刚才看了分针走到几是多少分,再看时针过几是几点多。
这是10点10分,但是我们在写的时候不是口语10点10分,书面语应该是10时10分。
还有一种写法是10:10。
再拨一时间。
表扬几位女生听课认真,实为提醒几位男生在玩耍。
生:8点25.
师:分针指着5,分针走了25分,时针在几和几之间?是8点25分。
师师范书写:8时25分
师:分针走一圈60分,时针走一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1时=60分(板书)。
师:我们让一位同学上台拨时间。
生:7点半。
生:7点29.
生:7点30分。
生:7点28.
师:分针在小黑点上没有?分针把小黑点盖住了没有?分针指着6,走的是30分。时针在几和几中间?
生:7和8中间。
师:是几时30分?
生:7时30分。
师:下面大家把数学书翻到第81页,我们认识一下书上的表是什么时间。看例题一,分针从刻度12走到刻度1,走了5分钟,学生填写分钟走到刻度2是()分,走到刻度3是()分……
师:数学书82页,铅笔头“做一做”第一题,填一填。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都可以。
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
师:同桌互相看一看你们认识的时间一样不一样,改正。
反思:
课堂进入训练这一环节时学生已经学习乏味了,不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几名男生较放肆地在玩耍,我不好制止,因为是我的原因,课堂不能吸引学生怨不得学生不学习。练习的方式也比较单调、乏味。我拨时间,叫一名学生上去拨,然后翻开课本,填写例题,做课后练习。其实到这时我已经泄气了,不需要讲了似乎课堂快要结束了。我在巡视课堂,适当纠正几位学生的一些题,当我看到位于后排的一些学生(希望是极个别)8个钟表填写的时间全是错误的时候,我简直有一种要崩溃的感觉,我真是白白耽误人家一堂时间了。我在农村班额人数30多,平时教学严厉、要求严格,自己课堂上可以“不留情面”地稍加批评。那天看到60多个学生的课堂有点顾不住全部学生学会,好像前几排的学生学得还可以。现在回想,发言的学生应该也是前面的学生举手较多、发言次数较多。
四、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回到家再看一看钟表,你是几点钟吃中午饭的?能记住吗?大家把东西收拾一下,今天就学习到这里。
反思:
课堂总是落入俗套,流程没有新意。似乎小结一些更好,结果忘记了,张嘴就是作业了。学生记住的话,或许学习是为了实践应用,更能体现教学目标“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不是“语无伦次”,而是一堂“颠三倒四”“乱七八糟”的数学课,结束了,反思一下,总结一下,为了让自己以后的课堂更有效些,尤其是课堂提问更有效些,数学更应该课堂语言精练一些、准确一些,不要让自己变成“妈妈教师”矣或“保姆教师”一样婆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