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传统的道路
(2013-03-04 18:30:26)
标签:
传统弟子规自闭教育 |
分类: 日有斗进 |
认一认我们的传统吧
—— 一个国际会计师的回归之路
传统是什么?很多西化的年轻人喜欢说:传统就是糟粕!开始对一些事情慢慢产生敬畏的中年人可能没有这么直接,但格于对传统的匮乏,也许说:传统是精华和糟粕并存。只有真的深入走进我们的传统,认知和感受传统,才会最终对传统生发巨大的仰慕和敬畏……
这三个阶段,我都走过!
即便如此,我仍然在传统的门槛之外!
过年的时候,儿子所在的华德福小学送给家长了几张传统文化的光盘。这阵有空就看,真的是越看越惊心。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喜欢屏蔽或者直接斥为无聊、无稽。这是现代人的浮躁表现。
很多案例也在告诉我们,传统的魅力,实在很难被简单的这些斥责所掩盖,它必将散发持久的魅力。
我想举两个案例,是在观看光盘的时候最感惊心的两个案例!
一个是一个叫做徐洁的分享者的故事。
徐洁出生在四川,她的家庭是一个满女权的家庭。家里一男五女,一男是她的父亲,五女是她的外婆、母亲和姐妹三个,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孩,不过现在也已经四十出头的年纪了。
徐洁说她的家庭里都是母亲说了算了,父亲只有听话的份。还有在家里父亲是给母亲洗脚的——瞧这女权文化彰显的!!
也许是从小的耳濡目染,她对于男性是很缺乏尊重的。
家里的女眷对父亲也是非常之忽略的。像到后期她们几姐妹成人之后,母亲的生日她们会从国外飞回来举办盛大的生日庆典,但是对父亲,就不曾,她说活到40岁回忆不起来自己给父亲买过一份礼物!
我们的传统文化提醒我们:父子有亲;兄弟有爱、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对照一下这个家庭,你有什么感觉呢?
就是这样的家庭背景,很多年以后她的母亲开始一场接一场的大病,现实乳腺癌必须动切除手术,再是腰椎骨髓等一系列痛苦不堪的疾病。
她从国外赶回来,母亲泪眼汪汪地问她:我这么好一个人,这辈子,我拉扯兄弟姐妹,我养活父母,我帮助别人,我照顾你们姐妹三个,我哪里错了,要这样活受罪遭天谴!
她无语,面对被病痛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母亲,她也不知道哪里不对了?
一直到她接触了传统文化,一直到她认识了女性要有女性的德行,男人要有男人的位置。
这是母亲的果报。
她的人生呢?
她是个美丽的女子,也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在大学里她和大学同学谈恋爱,所以一毕业没多久就论及婚嫁。
她说她原本嫁了一个很好的人家。
她是南方人不喜欢吃面,婆婆会专门给她一个人开小灶做米饭炒菜,而家里其他的成员吃面条。她的公公让她任意到商场选家具,她挑选了最贵的一款,公公挥汗如雨带着一帮工匠忙活了三个月才做到满足她的需求。丈夫当然对他也是好的,她说不记得在婆家那些日子自己刷过一个碗。
在那个时候,她不知道自己在享福,也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会折福。她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七仙女啊,嫁到你们家是下嫁,你们这样对我理所应当啊!
就是这样的不知感恩。
还有婆婆对公公非常谦卑,她觉得婆婆是一个大学老师啊,至于这样吗?
从小受的教育,好像让她觉得非得女人踩到男人头上才算是合情合理的一样。
就这样,和丈夫结婚三年头上,丈夫有了外遇,爱上了别的女子。
她感受到了痛苦,她不想离婚,她不想打破眼下的局面。在她觉得,错在先生,只要她高姿态不要求离婚,丈夫应该求之不得才行,没想到丈夫坚决地要求离婚,她愕然,她痛苦,她想不通,她觉得一下子被抛弃了,无依无靠,就像一个断线的风筝不知道往何处去才好。
由于丈夫坚决的态度,他们离婚了。
她说她恨呢!恨丈夫!恨了十多年,直到有一天她接触了传统文化,她才憬然看到前夫跟他离婚的真相。才再也不恨了。她说自己当初那种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感恩的状态,如果是自己的家庭也不想要这样的媳妇。
倒是她的父母,至今还深深地恨着她的前夫呢!
跟前夫离婚之后,她飘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认识了后来的先生,是个从国外归来的海归。是个什么博士。她所以得以有机会经常跟丈夫一起去国外访问,经常跟一些国外的尖端人物或者上层社会的家庭打交道。
那个时候她不自觉有点自卑,所以她觉得她需要提升自己,怎么提升呢?学习是捷径,再考个什么学位吧!
国内的不行,得考个国外的,她考了个国外的硕士研究生学历。
可是这个时候跟丈夫这个博士比还错点劲,这不行!我不能逊色。
于是她决定再考个国际认证的会计师。
好,就这样,她开始玩命地往前冲,要考会计师。这个时候,老天给她派发了一个很重要的礼物:她怀孕了,孩子来了!
很多人都劝她,好了,你就喘口气吧,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
可她不,她说:怀孕算什么啊!我可不能一耽误就是十个月,我哪里耽误得起呢!我得更高更快更强才行。
于是乎,一边怀着孕她一边继续拼命读书补习,对着厚厚的英文大部头不眠不休。
到了孕后期,坐在那里看书肚子顶着书桌很不舒服,她有本事,干脆站起来看书!孩子胎动得厉害,她不懂得温柔地爱抚,只是说:孩子啊,我现在可顾不上你,我要挑灯夜战啊!
这样不顾一切的劲头,天道酬勤,她真的拿到了国际会计师资格证!这厉害啊!也比过先生的博士了!国际会计师资格证,干嘛的?知道纳斯达克上市不,嘿嘿,就是他们这种国际会计师大笔一挥的事情,厉害啊,真的厉害!
孩子也出生了。她有没有时间好好带孩子,没有,她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忙碌。孩子1岁8个月的时候她就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
但是两个月后的一个电话,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
老师打电话说这个孩子不听指令,当别的孩子都有序排队的时候,这个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顾自做着自己的事情。一个班里只有三个老师,现在不得不专门抽出一个老师单独带这个孩子,老师怀疑孩子有什么问题,请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
检查的结果是:孩子是自闭症!
这是国内的检查结果,她不相信。
又去了澳洲,同样的检查结果!
晴天霹雳!!
教孩子一个简单的动作,她说他们这个家庭不是以天数计,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的!
她疯狂地带着孩子全世界范围里面寻找救治,不是全无用处,但是,都没有什么明显的起色!
一直到接触到传统文化之前,她一直处在跟命运对抗的顽强里!
是的,对抗,不是接纳!
她无法接纳这样的命运!
一直到接触到传统文化,接触到弟子规,看到这几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她想到自己,一身的本事,一身的才气,但是不力行,空长浮华,究竟何益?
她忽然发现,她过去一直追求快,追求好,追求高端,而现在,儿子强迫把她拉回来,必须慢节奏,必须更弱必须标准更低!
她觉得这个孩子是来提醒她的。
她开始学着内求,往内看,她开始学着感谢儿子带给她这一切。
自闭症儿童最大的特征是对环境缺乏自身的感受力。
像电影《海洋天堂》里的大福一样,爸爸病痛的动不了,他却推着爸爸说:我饿了,我饿了!
她面对的也是这样,有一次她病得躺床上动不了,可是孩子却推着她:我要吃饭。她的心都凉了。
学了传统文化之后,她发现自己一个很大的变化是没有了过往的焦虑。她变了,不管对丈夫还是对孩子。以前在家里丈夫有点怕她,回到家看到她的脸拉长着都不敢说一句话。
但是现在,她变了。
这同时,她发现孩子也变化了。
那天她正在厨房做饭,丈夫回来了。
儿子从鞋柜把爸爸的拖鞋拿出来对爸爸说:爸爸,你辛苦了,快换上拖鞋吧!
她知道这不是自己教出来的,和老公又惊又喜。
又一次她感冒发烧躺在床上,儿子睡前到床头对她说:妈妈,你好好睡一觉,等你睡起来病就好了!
儿子说着还留下了眼泪,她吃惊地说:孩子你怎么了!
孩子说:妈妈我看到你生病这么难受,心里好难过。
她说,她好像一下子推开了一扇希望的窗户,儿子的表现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是质的飞跃。儿子有了感情,有了感受力。
以前她常常焦虑,儿子一挠头一举手玩手她就纠正,可是学了弟子规之后随着心态的转变,她发现儿子被纠正了六七年的动作突然不见了。她感觉到:儿子跟着她在变,儿子也不那么紧张了……
片尾的时候,她儿子出来背了一大段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非常清晰,孩子的状态含笑,不紧张,不焦虑,非常舒展。如果不是事先预知,实在很难跟一个自闭症儿童联系到一起。
这个妈妈,用自己跟传统的链接疗愈了自己,也势将疗愈了儿子。
她说:希望有一天可以站到联合国卫生组织的讲台上向大家呈现自己用中国的传统文化疗愈自闭症儿童的成果。
目前为止,她用传统文化,创造了其他自闭症家长所不能的奇迹。
她说: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心量大到去爱每一个自闭症孩子。那时候她才能真正帮助到每一个自闭症的家庭。
这是传统文化的奇迹,在她的家庭里,她的母亲也终于意识到:自己年轻时不懂得尊重孩子父亲,现在才需要承受这么痛苦的老年。母亲说:要不我搬到北京去住,在你们家附近租个房子,我要天天听你给我讲《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