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早教知与行(一)

(2007-06-06 12:10:46)

    最早知道与早教相关的东东是好几年之前!当时两本书都一度风行——<学习的革命>、<哈佛女孩刘亦婷>.但其时我的读书状态相当自以为是,不喜欢追逐流行的名声劲爆的东西.所以我自岿然不动!

    就失之交臂.

 

    然后是怀孕期间.怀孕期间我太容易瞌睡打不起精神.所以到中后期索性不再上班,每天在家养胎,吃吃睡睡之余也翻翻书.开始的重点是孕妇须知层面的,饮食等等.慢慢开始看一些早教的书,像《卡尔·威特的教育》、《早期教育与天才》。

    本来是无聊且读书,结果受到撼动!

 

    《早期教育与天才》,书名很唬人,务实的人看了会很反感,但是实际的内容却很有说服力。它拿一个一个的例子来印证早教之重要来说服读者接受这种早教的理念,书中重点剖析像卡尔·威特的父亲怎样把一个出生有些低智的儿童一步步培养成一个少年教授,一个通晓数国语言的数学家。还有斯特娜夫人怎样在游戏中训练女儿的感官,怎样巧妙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接着看了早前不屑看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发现这本书其实非常有意义.书作者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在怀孕期间接触了《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书,很服膺卡尔·威特父亲的一套教育理念.并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努力身体力行.终于把女儿送进世界第一学府的哈佛.

    刘亦婷在心理和生理都非常健康的状态下成材,这无形中印证了母亲借鉴的一种教育理念的是成功的.至少不能说是失败的.

    为什么加这个“至少”,因为看过该书也会有一种很辛苦,辛苦得透不过气的感觉!

    这一方面在于你在一个短时间把别人十几年的艰辛都遍看了,另外也因为这位母亲时时被一种紧迫感所包围.不自觉把这种紧迫感传递给了读者.

 

    我有了博客开始浏览博客文字的时候,看到了对“卡尔·威特的教育”不以为然甚至大反对的文字.理由是所谓卡尔·威特教育的成功不过是老卡尔·威特一厢情愿的认知。卡尔·威特本人未必认为父亲给他的是一种成功的教育,还有他本人未必会快乐。(我小小反驳了一下,因为我除了看了老卡尔·威特的,还看到了小卡尔·威特的《卡尔·威特的教育续》。小卡尔·威特在书里非常肯定了父亲对他的教育,还提到在他自己做了父亲以后情不自禁按照父亲的方法来通过日常生活习惯影响孩子,并且与妻子产生分歧等等,语调很幽默轻松。完全不像是一个失败教育下的牺牲品~~)

 

    但至此出现了两种态度:极力推崇和大反对!

 

    我回忆一下自己在看《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其实是以认同居多的.

    比如他说____

    我的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对儿童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不要把仙女和圣诞老人从家里赶走.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像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贫困时也会感到快活.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像的人.

 

    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从来都不想把儿子培养成所谓的学者,我最大的愿望是让他成为对世界有所贡献的人,而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所谓学者,更不是所谓的一鸣惊人的神童。

 

    也有不以为然的:比如发现孩子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居然沾染上了不好的习性,于是从此不再让孩子和玩伴们一起玩;

    玩玩具会玩物丧志,还会使孩子发展出摔玩具等的粗暴,所以不给孩子玩玩具;

    再有坚决避免与孩子说昵称.

    这个牵涉到语言隔阂,我不能评价母语为德语的老卡尔·威特为什么认为孩子知道了事物的昵称再习学名是极大的浪费?但是我自己觉得和孩子在一起对个别事物使用昵称别有情趣,至少中文范围如此.

 

    可是认同要大于这个,大于这个不以为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