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加多宝公司正式推出金罐加多宝凉茶。根据品牌观察杂志联合中国领先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EMBA案例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排名中国前100位的品牌营销策划机构,超过95%的品牌专家认可加多宝更换金罐,并认为加多宝可取得新的成功。这些专家包括叶茂中、李光斗、路长全、朱玉童等。以下是部分品牌专家为金罐加多宝点赞的精彩内容:
排名不分先后

1、品牌专家李光斗-金罐加多宝让加多宝知名度远远高于竞品这一优势进一步扩大。
著名品牌专家李光斗肯定加多宝重新更换金罐对于加多宝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机会,可以此为契机重塑其品牌,走年轻化路线。就好像当年百事抢夺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一样,向消费者传达的是自己年轻化的形象,告诉消费者自己是年轻一代的选择,从而成功的笼络了相当部分的消费者。
当加多宝确认更换金罐后,消费者则可以很快做出选择,反而能将品牌真正区隔开来,此举能让消费者更加直观的认出哪个是加多宝,把与其之前包装相似的品牌分别开来。这能够让加多宝知名度远远高于竞品这一优势进一步扩大。李光斗特别强调,不难想到的是,品牌识别度进一步加强对于加多宝而言其实能够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加多宝在保留原有的消费人群同时,换包装后能够把更多新的消费者拉进来,做大市场空间。
2、品牌专家叶茂中——金罐加多宝的上市策略是准确的。
加多宝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正是营销的成功表现。加多宝推出金罐“有你更金更彩”策略是准确的。在加多宝案例中对于主色调的抢占,占到了极重要的比例。此次加多宝换金装,其实是坏事也是好事,虽然失去了消费者早已熟悉的视觉资源,但是不失为清晰而没有任何包袱的新起点。从换装角度看,“有你更金更彩”是一句可以接受的,不过不失的广告语,毕竟在第一阶段加多宝的首要任务就是让消费者接受到换装的信息,接受加多宝=金这样一种变化,策略是准确的。但是作为长期来看,建议加多宝在精神层面的诉求能够更加丰满,如有可能,加多宝还是应该在传播诉求上精益求精,有的放矢。
3、营销专家肖竹青——加多宝推金罐是个利好消息,符合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
原因是食品饮料行业的换包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营销方式。以百威啤酒为例,每届世界杯期间都会换新包装,销售量大幅提高。而可口可乐,每年春节也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的特色推出节日版包装,吸引大量消费者购买。因为饮料面对的消费群是年轻人,而这个群体的特点是求新求变,那么换包装正好符合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
消费者对加多宝的口感接受,这些忠诚的消费者不会因为更换包装而放弃购买,毕竟加多宝更换的只是一个包装,而不是口感或配方,这对于习惯加多宝口感的消费者来说换包装对其影响甚微。因为口感好是决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而包装形式可以多变,因此在坚持配方和口感不变的情况下,换金罐对销量的增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营销专家蒋军——加多宝推金罐,树立自己的核心优势。
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营销战略来看换包装是个有利因素,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有创新,红罐虽然是加多宝一手打造起来的,但仍然可以考虑在营销战略上的创新。当然可以把更换包装当成营销战略创新的分水岭,树立自己的核心优势,未来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加多宝推金罐是件好事,能更好地促进销售。
相信消费者对加多宝的 “新装”接受度比较高。企业只要做的产品适合消费者口感,把有限的钱用在产品质量的提高上,将更得民心,反而能更好地促进销售。
6、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加多宝选择“土豪金”是其把握时代脉搏作出的选择。
不管是苹果手机还是其它商品,年轻人比较崇尚“土豪金”,加多宝的目标客户群是年轻人群体,选择这个颜色也是偏向年轻人的喜好作出的选择。
7、品牌软传播理论创始人石章强、中国广告杂志社社长张惠辛——加多宝软传播造就中国饮料第一罐。
加多宝品牌的崛起,恰与其分地把握了软传播,拿捏有度。加多宝品牌的崛起,恰与其分地把握了软传播,拿捏有度。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广告杂志社社长张惠辛。他说,软传播,顾名思义,就是拒绝硬性和强制性的传播手段,从消费者和受众的立场出发,以渗透式、互动式和分享式的视角入手,力求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达成“平视”角度,产生思想共鸣,让传播的品牌能在消费者心中实现“软着陆”,从而使品牌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使品牌有传必播。
8、品牌专家陈亮——加多宝是整合营销的高手,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加多宝在营销战术上如娱乐营销、体育营销、公益等其他营销上可以说是整合营销的高手,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因为娱乐营销、体育营销已经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沟通模式。在品牌年轻化时代,任何品牌都应该参考加多宝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营销战术。
9、品牌专家路长全——加多宝在《中国好声音》合作上创造了一个经典,将中国娱乐节目合作营销模式拉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加多宝每次受到的打击越沉重,反弹的高度就越惊人。无论从战略切入,还是从运营表现,我们都看到加多宝在《中国好声音》合作上创造了一个经典。这个经典可以说,将中国娱乐节目合作营销模式拉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未来3-5年,恐怕都很难有其他企业超越。”
10、品牌专家梁中国——加多宝的品牌竞争力在国内属一流。
身为国际品牌联盟(IBF)中国区主席,梁中国曾亲自参与策划和推动的品牌包括中国移动、三一重工、南方航空、北汽集团等。他认为,中国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企业的类型呈多样化,但有系统化战略的企业依然稀少,加多宝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11、尚扬创始人王超——六个核桃的对标品牌正是加多宝,并且获益颇丰。
王超曾辅导六个核桃,在五年不到的时间里销量增长了35倍。他表示,多年来,六个核桃的对标品牌正是加多宝,并且获益颇丰。王超发表在《销售与市场》杂志的多篇论著上,均有陈述。“高考季”就是六个核桃卡位战略理论的一次完美实践,其创作灵感正是来自加多宝“热辣爽”的场景卡位。
12、品牌专家朱玉童——加多宝坚持凉茶领导者定位基因;不断地突出自己领导者地位。
对加多宝几年来的表现,朱玉童表示品牌要长青,必须不断进化,在夯实品牌基因的基础上结合时事热点娱乐多种手段来活化保鲜品牌,从这个观点来看,加多宝作对了以下几点:1、坚持凉茶领导者定位基因;不断地突出自己领导者地位,从其广告、终端占领与抢夺、选择媒体及娱乐节目都可以看得出来;2、在关键时刻把握舆论和传播主流,针对目标人群的传播比较精准,手段多元而且富有活力与张力;3、加多宝营销系统的努力、执行力比较高效,以快制慢,发挥了营销的战斗力。
13、品牌专家杨启敏——盛赞加多宝逐级逐层引爆渠道。
以拟人的手法说,快消品的品牌是灵魂,渠道是肉体。人们见过很多高开高打,以为只要产品好,宣传强势,就能轻松搞定渠道的产品铩羽而归;也见过很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渠道品牌,被聪明人夺走定位,迅速被取代。相反加多宝却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德智体”均衡发展的人,她的灵魂有多丰富,肉体就有多扎实。
不同于其他厂商依赖经销商快速铺开市场,加多宝从一开始就坚持自建网络,自己承担对业务人员的管理、网络的开发、终端的维护、陈列与促销的执行等工作,经销商更多的是发挥物流配送功能。
14、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加多宝定位和传播是压倒性的。
加多宝之所以要走费时费力的自营渠道之路,是因为它的定位是压倒性,它的传播也是压倒性的,如果在渠道上没有一个压倒性的表现,前两项成果的价值根本发挥不出来!而指望经销商为它一个新产品把市场做到极致,显然不可能。
15、最受EMBA学员关注的是加多宝和小米,加多宝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小米几个百分点。
在2014年的一项EMBA学员问卷调查中,中国EMBA案例研究中心发现,最受EMBA学员关注的企业,既不是华为、联想,也不是海尔、万科,而是加多宝和小米。一家是再传统不过的企业,另一家则代表最前沿或是最前卫的IT企业。实际上,加多宝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小米几个百分点。
小米有雷军这个最佳品牌代言人,玩出“雷军体”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加多宝居然也能在网络上造出一个体又一个体,才是令人不可思议。远的有“对不起体”,近的有“你行我行体”。

2015-05-11 陈亮 品牌观察
自从2004年加多宝就投入巨资在品牌传播最高点的央视等强势平台进行广告投放。与此同时,加多宝参与一系列大事件,如2006年德国世界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的广州亚运会、2012的伦敦奥运会,再到众所周知的《中国好声音》等,一步一步把加多宝凉茶推向新的高度。
“我和我们的团队很清楚,我们做的这件事是营销界史无前例的,我们的前提是要守住自己的领地。”经历当年换装大事件的加多宝营销部一位区域经理如此对《品牌观察》杂志感慨。
换装后,加多宝独家冠名了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向上吧,少年》,这让加多宝的品牌迅速扩大,深入寻常百姓的心里。另外,加多宝迅速借助奥运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与此同时,加多宝凉茶的广告还在地铁站、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上也全线铺开。
于是,消费者在全国荧屏上看到了加多宝诸多经典的广告语:“全国领先的红罐凉茶更名加多宝”、“怕上火喝加多宝”、“正宗凉茶加多宝”。随着7月加多宝《中国好声音》的开播,加多宝团队在时间与速度的竞争中,赢得了最终的成功。
“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欢迎收看由凉茶领导品牌加多宝为您冠名的……”这句主持人念白,曾潮爆网络,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符号,微博上跟念《中国好声音》节目末尾华少台词的活动也引来众多网友的尝试。
“无论从战略切入,还是从运营表现,我们都看到加多宝在《中国好声音》合作上创造了一个经典。这个经典可以说,将中国娱乐节目合作营销模式拉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未来3-5年,恐怕都很难有其他企业超越。”
路长全如此评价加多宝的营销。
加多宝的软传播,除了娱乐营销和体育营销,19年来还一直坚持大公益情怀,使其奠定了世界饮料品牌的人文基因。
“我喝的不是加多宝,是一颗做公益的中国心。”一位加多宝消费者卢宝仪如此评价自己对加多宝的情感。这句朴实的话语,折射的则是加多宝“以善促善,人人公益”大公益理念背后的人文情怀。
在社会公众的印象中,加多宝是一家在公益道路上不倦前行的企业。在大灾救助领域,加多宝集团在汶川、玉树、芦山三次地震中都做出了亿元捐款的善举,探索出企业扶贫的“建设型扶贫”模式,为中国企业扶贫援建做出表率。在教育领域,加多宝持续了14年的“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公益助学品牌,不仅帮助一万多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还创新性的提出“发展型助学”模式,引导受助学子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
陈亮曾出版专著《年轻派营销:如何对8090后消费者进行营销》,他所带领的年轻派营销策划咨询团队,是中国第一家8090年轻派营销与品牌年轻化改造的专业营销企划队伍。陈亮认为,加多宝在营销战术上如娱乐营销、体育营销等其他营销上可以说是整合营销的高手,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因为娱乐营销、体育营销已经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沟通模式。在品牌年轻化时代,任何品牌都应该参考加多宝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营销战术。
无论是娱乐营销还是体育营销,打的都是感情牌,做的都是情感营销。李光斗曾出版过《情感营销:如何让消费者爱上你的品牌》专著。他认为,情感营销将成为这个时代最有效和最持久的营销战略。加多宝恰恰是最善长进行情感营销的品牌。
情感营销之所以有此巨大的魅力,那是因为人的大脑总是倾向情感,而不是理智。李光斗专门举了一个事例,说明人的情感复杂多变。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走进邮局,要了一张电报纸,写完后扔了。又要第二张,写完后又扔了。第三张写好后,她递给报务员,并嘱咐尽快发出。
女人走后,报务员对这三份电报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第一份上写着:一切都结束了,再也不想见到你。第二份上写着:别再打电话,休想再见到我。第三份的内容是:乘最近的一班火车速来,我等你。
你看,这个小故事,把人决策过程的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变数就是人的感情。
早在10多年前的2003年,日本知名连锁店7-elven出版了一本《7-eleven零售圣经》,讲的是自己的经营之道,特别是从心理学的视角谈商家与客户的交互关系,即使放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谈了很多零售行业的案例,来说明零售企业如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诚如书中所言:如今时代的脚步已经远离了卖方市场,供给远大于需求,商品价值由客户的心来决定,消费已经进入心理学的范畴。如果缺乏对客户的关注和关怀,单纯靠经济模型里的成本要素去设计产品定价,这样的企业就会失去竞争能力。
在现代商业社会里,要抓住一切机会开展营销活动,做好主动营销是必修课。什么是客户需要的商品?大多数人都知道,天气寒冷时店员不该向客户推荐冷饮;但7-eleven的经验是:冬季里冰激凌销售成绩也不错,而且温度越低,含乳脂肪极高的冰淇淋就越受欢迎。夏天在空调大楼里,客户进门后看到“有热乎乎的咖啡”时有会有购买的欲望。7-elven认为,只有让店员用自己的肌肤感受客户的冷暖,才能给他们合适的推荐。
7-eleven让客户产生“我需要这个”的快感,从而抓住了客户的心。从这个角度看,加多宝设计出的广告语“怕上火喝加多宝”有异曲同工之妙。
《《《《《《《《《《《《《《《《《《《《《《《《《《《《《《《《
账号推荐:请私信: gd6288(直接说问题)
年轻派营销:中国新一代策划咨询与品牌孵化投资平台
http://mmbiz.qpic.cn/mmbiz/Gw0bd3mEMeibNlWoXITOr9nHwxzm78vhfUyw6xR2wIp9uZ4FE8jpCgqib2bwY7DK6PPglm7kVg8mwZlACd6q6IDA/0
派营销智库:以营销的视角投资与整合资源,孵化品牌上市
陈亮年轻派:新一代策划咨询专业人士,创办年轻派营销咨询集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