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良知与思想锋芒

(2007-11-09 14:57:17)

道德良知与思想锋芒

 

十七大提出“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理念,为中国文学标出了更高的世纪尺度。青年评论家处于文化权衡的要津地位,把握着文学入港口的钥匙和价值评判标准,更需上下求索。我是从文学评论走入文坛的,虽然十年来更多精力投入到“台湾三部曲”系列长篇小说创作和诗歌评论中,但每当回想起90年代中期“人文精神讨论”、“现实主义回潮”等理论界热潮迭起、评论家意气风发的时代,总会对评论家、特别是青年评论家的责任与使命产生强烈自豪和深深敬畏。

首先,青年评论家要坚守自己的道德良知。在红包批评、圈子批评和金钱、权力崇拜盛行的欲望话语中,谁能坚守批评家的职业道德,谁能保持批评家的正义良知?这本来是批评家的底线。古人说“无欲则刚”,能拒绝物欲名位的诱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才是评论家的本色。

其次,青年评论家要有理论勇气和思想锋芒。如果将文坛比作生态绿林,评论家则是文学生态的净化者和监护人。用思想的锋芒照亮文学,对文坛现状敢于“讲真话”,对商业包装和话语权力下的“伪文学”、“伪经典”,甚至一些所谓名人经典,敢于说“不”;坚持真理,“虽万千人,吾往矣”,理应是评论家的风范。

第三,青年评论家要有扎实学养和丰博知识。汉语母语五千年的富饶文化,一百多年来中西方文学的激烈撞击与互动,令中国批评家必须学贯中西、通古今之变。笔者在纽约与夏志清先生畅谈文学时,他屡次提出中国作家的“英文写作”水平问题。我以为,今天的中国当代评论家也要适当提倡“英文写作”,虽然这无疑是高难度动作,但难度和深度,才能增加中国文学与世界对话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