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秋虫晚唱
秋虫晚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77
  • 关注人气:5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身诗意千寻瀑

(2022-07-17 20:57:15)
标签:

林徽因

分类: 评论
      从少男少女时开始的印象,是诗人的林徽因。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多少人是读着这首诗情窦初开,诗的韵律,机敏的情感和变幻的意象,浪漫的联想,特别是昂扬的调子,我感觉这是在与雪莱同行。后来,我读到“中国的雪莱”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两位诗人在异国他乡的一场非常短暂的恋爱,成就了这篇中国现代诗的经典之作,徐志摩也安坐上浪漫诗人首席代表的位子。
浪漫诗人是最能装逼的诗人了,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徐志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此仿佛,面对最美的风景,最爱的情人,离别是多么的痛苦,愁肠九断的诗人呢,表面上却是云淡风轻,当然,这些文字内部的力量,懂的人自然都懂。
林徽因的《那一晚》,好像就是《再别康桥》的B面,夜晚,隐去了白天美丽的风景,只能看到星星,你的手牵着我的手,然后全是虚写,澎湃潮涌的情感比那白日美景更让人感动,刻骨铭心的回忆,“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 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所有的曾经浓浓的日子,未来的永远,都浓缩在了那一晚里。林徽因说,诗就是一瞬间”感悟情趣的闪动”,稍纵即逝,这首诗发表于1931年3月,同年11月19日,徐志摩坠机身亡。再写,或许就写不出来了。

我还喜欢《秋天,这秋天》,实景的描写完全能与济慈《致秋天》一样绚烂,又因境生情,文辞极美,节奏轻灵,完全没有古人悲秋伤怀的抑郁。从情感的宣泄,又感悟人如草木的哲理,在女性良善的娇柔里,忽然萌生出一柱无畏的刚劲和果敢,难免不让人怦然心动!

最感动我的是《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对22岁战死的林恒:
弟弟,
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
你给了。
 ……
弟弟,
要相信我的心有多苦,
喉咙多哑,
你永不会回来了。

真是无法评述这种撕心裂肺的悲痛,我想只有几十年之后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能与其比较。林徽因不是那种只会咏叹风花雪月的诗人,她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让她的文字充满了无畏的力量。在战乱时期,美国的大学对梁思成和她虚位以待,但他们宁愿留在国内受苦,当时林徽因肺病严重,在李庄,两个人瘦得像两只猴子,多亏友人的援助才侥幸脱险。

后来评出的民国十大才女,能称得上诗人的还有冰心,冰心的诗太接近泰戈尔,简洁明快,但在诗的意蕴上我感觉不如林徽因。林徽因的诗不仅抒情,理智,还有哲学的考量,有困惑却并没有在困惑中沉沦。冰心的诗阳光灿烂,象征明确,特别适合于儿童文学。

诗人的林徽因,是她最有魅力的一面,金岳霖的这句挽联是对她最准确的写照。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她的忌日是四月一日,冥冥之中,命运好像早有了安排。我也只能用她自己的诗,表达我们对她的怀念:
一曲溪涧,日夜流水,
生是种奔逝,永在离别!
死只一回,
它是安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